免,汉语规范一级字(
常用字) 。有两种读音:miǎn、wèn。最早见于甲骨文,为
会意字、金文字形。下面是“人”,上面象人头上戴帽形,是
冠冕的“冕”本字。由于假借为“去掉,除掉”之义,另造“冕”字,因此假借义引申为不被某种事物所涉及,又引申为逃避灾难或罪过。
“免”表示“脱掉;脱落”。 《左传·成公十六年》: “免胄而趋风。”免胄, 脱下头盔,是古代将士的行礼方式。《国语·周语中》:“左右皆免胄而下拜, 超乘有三百乘。”古代脱去帽子往往是谢罪的表示,这叫“免冠”。《战国策·齐策 六》:“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 唐韩愈《毛颖传》: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今天在社交场合脱帽则往往对对方表示敬意,在悼念死者时也要脱帽鞠躬,以表示最后的敬意。因为脱帽,古今文化的内涵发生了变异。秦汉时代,用罪犯服役,则解除其刑具,谓之弛徒,而脱去刑具,称 为“免刑”。《汉书·西域传下·车师国》:“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焘将免刑罪人田渠犁,积谷,欲以攻车师。”
(免)兔逸也。从免不见足会意。许书失此字,而形声多用为偏旁,不可阙也。今补。兔免之异,异于其足。能、鹿、㲋从比,鸟、乌、兔从匕。兔象其蹲居之形,有足有尾,其字当横视之。兔之走最迅速,其足不可諟见,故免省一画。兔不见获于人则谓之免。 《孙子》云:“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是也。此二字之别也。引伸之,凡逃逸者皆谓之免。假借为袒免,为免薧。依《毛诗》与洒韵,古音在十三部,转入十四部也。今音忙辨切。钱氏大昕云:兔、免当是一字,汉人作隶误分之。似未然。俛从免,自是会意。
《唐韵》亡辨切。《集韵》《韵会》美辨切。並音勉。《
玉篇》去也,止也,脱也。《增韵》:事不相及也。《正譌》:从兔而脱其足。《前汉·贾谊传》:免起阡陌之中。注:师古曰:免者,言免脱徭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