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芙王妃》(La Princesse de Clèves)是拉法耶特夫人创作的小说。
基本介绍
《克莱芙王妃》
La Princesse de Clèves
作者:拉法耶特夫人
小说以亨利二世(1547-1559)时的宫廷为背景,影射了17世纪后期的皇室生活。
《克莱芙王妃》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小说以
亨利二世(1547-1559)时的宫廷为背景,影射了17世纪后期的皇室生活。
《克莱芙王妃》也译作《深宫后院》。
作者简介
拉法耶特夫人(Madame de La Fayette,1634-1693),法国小说家,原名玛丽·玛德莱娜·皮约西·德·拉维涅,出生于
巴黎的小贵族家庭,早年受过良好的古典(拉丁)
文学教育。
1655年,她嫁给了拉法耶特伯爵,但几年后,便与丈夫友好分手。从1661年起,拉法耶特夫人独自住在巴黎,过着一种上流社会的生活,经常参加朗布依耶公馆著名的文艺沙龙聚会。不久,她有了自己的沙龙,每星期六与朋友相聚。她有许多朋友,包括爽直聪明的著名书简家赛维涅夫人,箴言作家、清洁文字运动的主要成员拉罗什富科,英国皇宫早逝的亨利耶特也是她的亲密朋友。
拉法耶特夫人以才思敏捷为时人所重,当时的国王路易十四也对她青睐有加,因此,她经常出入宫廷,与宫廷贵妇以及当世名士结交。但她有清醒的头脑和早年比较厚实的文学修养,抵住了风靡当世的“风雅派”矫揉造作之风。
拉法耶特夫人对她青年时代阅读的小说称赞不已,认为自己从中受益匪浅。她高度赞扬杜尔菲的《阿斯特雷》。一段时间里,她和拉·罗什富科每天下午都读这本书,但是,她的作品中却没有杜尔菲的故弄玄虚和矫揉造作。
1680年,她的好友拉·罗什富科去世,3年后,她的前夫也去世,精神上的巨大打击使拉法耶特夫人放弃了上流社会的生活,重新回归到平静的生活之中。一直到1693年去世,她都过着一种虔诚的、沉思的生活。
拉法耶特夫人主要的写作活动是在上流社会生活时期,作品有:《英国亨利耶特的故事》(Conted' Henriette d'Angleterre,1720),《1688年和1689年法国宫廷回忆录》(Histoire des Mémoires de la Cour de France pour 1688 et 1689,1731)、《蒙邦西耶王妃》(La Princesse de Montpensier,1662)、《克莱芙王妃》(La Princesse de Clèves,1678)和《汤德伯爵夫人》(La Comtesse de Tende,1724)。
拉法耶特夫人生活的时代,妇女没有文学作品的创作权,因而她的主要著作都不是用真名发表的。但这些著作质量较高,特别是她的代表作《克莱芙王妃》,被认为是法国第一部心理小说名著,她对人物心理的揣摩与分析细腻入微,可与拉辛的悲剧相比。
内容简介
《克莱芙王妃》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小说以
亨利二世(1547-1559)时的宫廷为背景,影射了17世纪后期的皇室生活。
宫廷生活的中心内容是野心勃勃的争权夺利和男女
风流韵事,仅仅因为人们“不断
寻欢作乐、勾心斗角”,才没有感到百无聊赖、无所事事。贵夫人们相互嫉妒,拉帮结派。这里,“有一种激动不安的情绪,但秩序井然。对一个姑娘来说,这既令人欢悦,但更潜伏着危险”。
年轻的夏德小姐进入了这样的环境,她出身名门富豪,自小受母亲的精心培养调教,成为一个聪颖贤惠的端庄淑女。守寡的母亲贪图私利,强迫她同克莱芙亲王结婚。克莱芙亲王年轻英俊,温文尔雅,既有学识又有胆识,深受国王的器重。他对妻子又忠实又体贴,年轻的妻子尊重自己的丈夫,但并不爱他。她让他享有夫权,但不能完全委身于他。于是,他产生了对性爱的渴望,弄得心烦意乱,几乎到了病态的地步。贤德纯洁、无依无靠的王妃无力应付这种危险的场面,母亲曾经教育过她,只不过不管这种教育出自多么善良的动机,它毕竟还是肤浅虚伪的老调重弹。
此时,风流潇洒的德·内穆尔公爵回朝复命,同克莱尔王妃邂逅相遇,便一见倾心。克莱芙王妃一心爱自己的丈夫,但只是一种敬爱,而她发现自己对德·内穆尔公爵却产生了她丈夫所求儿未得的那种感情,便禁不住也吐露出自己的爱慕之情。但她仍然忠于自己的丈夫。故事的高潮是:王妃告诉丈夫,她爱上了一个人(她没讲出他的名字),默默地乞求丈夫的帮助。为了恢复往昔平静的心情,她需要离开宫廷。但是,她的真诚坦白带来了灾难,不久,丈夫对妻子的贞操满腹疑虑,加上嫉妒,便郁郁死去。
内穆尔再次向她求婚,尽管他是宫廷人物,还是被那异乎寻常的相思所折磨,她甚至在爱情的折磨中变得更有教养。但是,王妃拒绝了他。最初,她无法接受内穆尔取代亡夫。之后,她变得非常忧郁,心灰意冷,终于被击溃。她告诉内穆尔,她得“严守妇道,保持贞操”。于是,她退隐修道院,几年后,在那里悄然死去。完全没有信奉基督教的暗示:修道院只是一个心灵遭到毁灭的女人的避难所。
这部小说堪称风雅小说之代表作。书中三位主人公都是年轻貌美、品格高尚的理想人物。有些故事情节,如骑士比武、误投信函、产生误会、吐露真情等,显然都是从传统文学作品中移植过来的。但这部小说也使用了新颖的手法,它采用缄默不语来表达感情交流,给读者留下回味思考的余地。作者还经常使用反义词和间接引语等修辞手法,这在当时也是首创。
《克莱芙王妃》一书以敏锐而形象的方式批判社会。作者不是从当时的小说和高乃依及拉辛的戏剧中去寻找素材,而是借鉴他们,自成一格,破天荒地使法国小说具有了现实生活的气息。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本关于激情的书,但更确切地说,它写的是男女间的柔情蜜意(作者把它视为过分的、破裂的、致命的、毁灭性的情感)和个人欲望与礼仪的冲突。它第一次在小说中表现了女性的聪明才智。而在高乃依和拉辛的作品中,人类的共同困境和人为安排的历史环境融汇在一起,产生一个超越时间概念的客观现实。
文学影响
《克莱芙王妃》标志着法国小说和欧洲小说的一个新突破。小说言简意赅,明白晓畅,结构匀称。为了暴露宫廷的腐败,小说中有离题的闲笔。书中穿插了一些故事,比如第二部中关于安·博莱昂的故事,作者穿插这些故事,意在说明宫廷中轻佻成风。尽管如此,它仍然是第一部完整的心理小说。它将一位妇女置于真实的、不加修饰的环境中,从心理上细腻地加以描写。不管拉·罗什富科对拉法耶特夫人产生过什么影响,小说的主要成就还是拉法耶特夫人自己取得的。正如她所说,如果拉·罗什富科给了她灵感,那么她就“改造了他的心”。
作为17世纪的法国作家,拉法耶特夫人以众多的缘由展现了她所处的时代,包括她关于爱情的观点、关于女人的看法和对历史环境的运用。其中历史背景的运用,对理解拉法耶特夫人的作品与更现代的历史虚构小说相比较是很重要的。
在她的作品中,使用历史事件最显著的一面就是作品中人物的构建。她根据创作的需要把真实的历史人物加以转化。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具备历史的知识以及对作家自身的了解也是必须的。
拉法耶特夫人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了历史的印迹,尤其是她的代表作品《克莱芙王妃》。拉法耶特夫人在写给莱斯施雷纳骑士的信中,曾提到《克莱芙王妃》是对宫廷世界及其生活方式的出色模仿。但这部作品更像是回忆录。在描述亨利二世宫廷的时候,女作家参照了路易十五的宫廷。在她看来,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宫廷、什么样的社会,其本质都是一样的:真正的君主制是宫廷君主制,而这是她所关注的。
拉法耶特夫人以理性主义和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因此,他塑造的克莱芙王妃,是美德和贞洁的化身;是守身如玉、恪守道德规范的理想人物。克莱芙王妃初以“名节”对抗爱情,继则更为珍惜和保全崇高的爱情,而拒绝当前的满足与逸乐,形成激烈的内心斗争。作者暗示“德行”应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年轻貌美的女主角于丈夫死后退隐修道院,最后悄然死去,而终于保全了“名节”。
从写作的年代上看,《克莱芙王妃》理所当然是第一部法国古典小说,但它同时也是第一部法国现代小说。因为作品的虚构性本身被它的作者否定了,理由是除了编造的一些谎言和艺术的加工与美化之外,这部小说写得过于精确。倒不是拉法耶特夫人不想把一种尽善尽美的形式赋予她的作品,而是她认为小说的美必须从属于真实。从《克莱芙王妃》问世起,文学就变成了一种精确艺术。
文学史家们认为,17世纪拉法耶特夫人的《克莱芙王妃》宣告了“法国式”小说的诞生,它以精微细腻的细腻分析取胜,这在长时间内影响了后世作家,使法国文学一直注重描写“精神真实”,而这实质上就是法国感伤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