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黄颡鱼
鲿科黄颡鱼属动物
鱼类,属鲇形目, 鲿科。分布于长江水系。吻短、稍尖。须4对,上颌须稍短,末端不达胸鳍基部。背鳍刺较胸鳍刺为长,后缘锯齿细弱,胸鳍刺前缘光滑,后缘带锯齿。腹鳍末端能达到臀鳍起点。脂鳍基部短于臀鳍基部,臀鳍条22~25。尾鳍深分叉。
生活习性
一般栖息于湖泊、江河支流的中下层、白天很少活动以及夜间外出寻食。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长江。
识别特征
背鳍I-7;胸鳍I-6;腹鳍i-6;臀鳍22-28;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8—11。脊椎骨5+38-39+l。鳔具中央纵膈膜,肠短于体长。腹腔膜为浅褐色。标准长为体高的4.0-4.6倍,为头长的4.3—5.0倍,为尾柄长的7.4-9.0倍,为尾柄高的11.8—12.6倍,为背鳍前距的3倍。头长为吻长的3 .1-4.l倍,为眼径的3.6-4.8倍,为眼间距的2.2倍,为上颌须长的1.3—1.6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4-1.6倍。体长形,头部稍扁平,头后体渐侧扁。头顶大部裸露。吻短,稍尖。口下位,略呈弧形。上下颌及腭骨均具绒毛状细齿,唇较肥厚。须4对,均较短。鼻须后伸可超过眼前缘。上颌须可超过眼后缘。眼中等大。鼻孔分离,后鼻孔距眼较距前鼻孔为近。鳃孔宽阔,左右鳃膜联合,不与峡部相连。背鳍具硬刺,其后缘具细锯齿。胸鳍具粗壮硬刺,前缘光滑,后缘锯齿友达。腹鳍末端后伸超过臀鳍起点。臀鳍基显著长于脂鳍基。尾鳍深叉形,中央最短鳍条小于最长鳍条的1/2。肛门靠近臀鳍起点。生殖突明显。体裸露无鳞。侧线平直。体侧有2块暗色斑纹(在福尔马林溶液中易消失)。光泽黄颡鱼常见个体长8—14cm,重约50g。分布较广泛.数量较少,经济价值不大。
生活规律
生长在淡水江湖中、下层生活。食水生昆虫和小虾。4~5月在近岸浅水区产卵。生殖时,雄鱼在水底掘成锅底形圆穴,上面覆盖水草,雌鱼产卵于穴中,雄鱼守候穴旁保护鱼卵发育。个体不大,常见体长为80~140毫米。
生活巩固境
栖息在湖泊、江河支流的中下层, 白天很少活动, 夜间外出寻食
国内分布
闽江, 湘江, 长江等水系
资料来源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鲇形目
食性
光泽黄颡鱼全年摄食,在繁殖期摄食强度下降。食物多样性指数春季最高, 冬季最低。水生昆虫幼虫和甲壳类为其主要食物, 二者在食物中所占重量百分比为90.6%。摄食的水生昆虫主要为蜉蝣目稚虫、双翅目幼虫和蜻蜓目稚虫。光泽黄颡鱼的食物组成在季节上存在明显差异。从数量百分比看, 春季和冬季均以双翅目为主, 夏季以双翅目和蜻蜓目为主, 秋季以蜉蝣目为主,光泽黄颡鱼食物组成的季节差异与食物资源的季节动态紧密相关。
繁殖
光泽黄颡鱼一年可达性成熟, 周年中繁殖期长。不仅周年中在江河中容易采集到, 并且在内塘也容易饲养。V期卵巢中有明显区分, 大小不同的两组卵母细胞, 因此, 可能为分批产卵的种类。光泽黄颡鱼的繁殖力较强, 绝对怀卵数为992~5671 粒。
参考资料
物种信息 - 光泽黄颡鱼.重庆市物种资源基础数据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3 16:44
目录
概述
生活习性
识别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