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
经穴名
光明,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主治眼目及小腿等疾患,如眼目痛痒,雀目,腿膝酸痛,下肢痿痹,手足发凉,妇人少妇胞中疼痛等。一般直刺0.5-1寸,可灸。
名称释义
光明,即明亮的意思,穴属胆经络脉,别走肝经,而肝开窍于目,善治眼疾,使之重见光明,故名。
功能作用
联络肝胆气血,调肝明目,祛风利湿。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定位
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正坐或侧坐取穴。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骨短肌,趾长伸肌,踇长伸肌。浅层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浅神经、腓深神经核胫前动脉分布,再深层有腓深神经干和胫前动、静脉经过。
主治
眼目及小腿等疾患,如眼目痛痒,夜盲,腿膝酸痛,下肢痿痹,手足发凉,妇人少妇胞中疼痛等。
操作
直刺0.5-1寸;艾柱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青盲,夜盲,白内障,视神经萎缩,偏头痛,腓肠肌痉挛等。
配伍
配肝俞、肾俞治疗夜盲;配合睛明、承泣、风池、肝俞治疗目疾;;配内庭、太冲治疗乳房胀痛,功在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配地五会治眼痒眼疼;配风池、睛明、合谷治青盲;配太冲又可治疗头痛、颊肿、胁肋疼痛、妇人胞中疼痛、大便秘、小便淋等,功在清热利胆,除湿止痛。
功效
光明穴属胆络,别走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毗,足少阳经别系目系,足厥阴肝经连目系,故本穴主治目昏不明、眼痒目痛,针之可使之重见光明,具有养肝明目之功。还可用治下肢痰痹,因为足少阴循行下肢,足少阳经筋起于足趾,上结于外躁,循胫外廉,故寒湿痹阻经脉引起的下肢疾痹,筋脉失养,均可取光明疗之,具有祛寒除湿舒筋通络之功。
附注
足少阳胆经之络脉。
经外奇穴名,即头光明穴,出《银海精微》
经穴别名,即攒竹穴。
相关论述
《针灸甲乙经》“去踝上五寸。”
《针灸甲乙经》:“胫热肘痛,身体不仁,手足偏小,善啮颊”。
《针灸大成》:“眼痒眼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2 21:20
目录
概述
名称释义
功能作用
治法
定位
解剖
主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