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叶薯蓣(学名:Dioscorea glabra Roxb.)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缠绕草质藤本。根状茎短粗,由此生出多个长圆柱状块茎,直生或斜生,断面白色。茎无毛,右旋,基部有刺。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片通常为卵形。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1-14厘米,通常2-5个簇生或单生于花序轴上排列呈圆锥花序。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花期9-12月,果期12至翌年1月。
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
藤本。根状茎短粗,由此生出多个长圆柱状块茎,直生或斜生,断面白色,有时渐变淡黄色,外皮易脱落,干时呈纤维状。茎无毛,右旋,基部有刺。
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片通常为卵形,或为长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7(-24)厘米,宽0.5-10(-13)厘米,顶端渐尖或尾尖,有时凸尖,基部心形至圆形或截形,少数箭形或戟形,
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5-9。
雌雄异株。雄花序为
穗状花序,长1-14厘米,通常2-5个簇生或单生于花序轴上排列呈圆锥花序,
圆锥花序长8-70厘米,有时穗状花序单生或2至数个簇生于叶腋;雄花的外轮花被片近圆形,长约1毫米,内轮为倒卵形,较小而厚;雄蕊6,内弯。雌花序为穗状花序,长达25厘米,1-2个着生于叶腋;雌花的外轮花被片近圆形,内轮为卵形,质厚。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长1.5-2.5厘米,宽2.5-4.5厘米;
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9-12月,果期12至翌年1月。
近种区别
该种与山薯(Dioscorea fordii Prain & Burkill)的区别在于后者块茎外皮不脱落;叶片通常为宽披针形、长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基部变异大,近截形、圆形、浅心形、宽心形至箭形。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印度(东北部)、中南半岛至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爪哇);在中国分布于云南(西部、南部至东南部)、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和福建。生长于海拔250-1500米的山坡、路边、沟旁的常绿阔叶林下或灌丛中。
繁殖方法
每株光叶薯蓣一般只用块茎端带有潜伏芽的一段作种,即光叶薯蓣栽子,但是光叶薯蓣栽子经多年利用,会严重退化,且生产的块茎外观商品性差、产量低、效益低。为了扩大光叶薯蓣种植面积,提高光叶薯蓣繁殖系数,可用零余子(光叶薯蓣豆)生产光叶薯蓣种苗(栽子),用零余子培养出的种苗,植株生长旺盛,产量高、商品性好、效益高。
选种:12月上中旬,光叶薯蓣收刨前,选择无病、生长健壮植株上的零余子采收,并依据特征特性,选个体大小适中的零余子进行沙藏。
圃地准备:选择肥沃、平坦、灌排方便、土层深厚的轻壤土或沙壤土作繁种地,未种过光叶薯蓣类作物的地更好,每亩施土杂肥30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腐熟豆饼50千克,结合深翻施入。按垄距80厘米、宽40厘米、高30厘米的规格整好垄。
播种方法:播种前15天左右,在20-25℃的条件下,地上铺30厘米厚的湿沙,然后铺一层零余子(湿沙不可带水,每层沙厚2-3厘米)进行层积催芽,待零余子露出白芽即可播种。2月上旬,在40厘米宽的垄(畦面)上开沟,种2行零余子,行距20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亩留苗15000株,不催芽的可提前10-15天播种。当年可培育出100-150克的小光叶薯蓣块茎,第2年可做种苗(栽子)进行大田种植。
栽培技术
整地
要求栽植光叶薯蓣的地块与零余子(栽子)繁殖地基本相同,选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光照充足、排水流畅、地下水位高、pH值在6.6-8.0的沙质壤土为好。按畦底80厘米、畦高35-45厘米、畦面45-50厘米起垄做成半梯拱形,南北走向,利于透光。结合深翻整地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土杂肥2500千克作基肥,采用地面铺施肥的办法,此法能够迅速肥沃土壤,改良土壤质地,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有利于光叶薯蓣根系的伸长和对养分的吸收。
定植
中国五指山、金江一带,一般1月下旬至2月上旬即开始定植,在畦面上按间隔25厘米开穴,穴深7-8厘米,每穴放栽子1条,大者斜放,偏小的可直插放,摆放好后,轻轻覆土1厘米,再在上面撒腐熟的堆厩肥,加上堆肥坑土约2-3厘米厚即可。每亩约3000-3500株,在畦面上单行种植。同时要掌握肥沃土壤、支架栽培宜密,爬地栽培、瘠地、留种地宜稀的原则。
抚育
设立支架、理蔓:立支架力求稳固,可用直径1.5厘米粗的竹竿加工而成,架高一般不应低于1.5米,可以“X”字形离地面1.5-2米处交叉捆牢。一般蔓茎高25厘米以上时,开始设立支架。注意不能损伤幼苗,深度以20厘米为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倡高架栽培,设立支架的高度达到3-4米,这样可以增加受光面积,利于茎蔓间的通风。但是一定要设立牢固,防止大风吹坏。光叶薯蓣上架时,如果工时允许可以顺势理蔓,引导蔓茎均匀上架,避免互相搅团。
整枝:在生长过程中,如果出苗后有数株幼苗挤在一起,应及时间苗,只留1株强壮幼苗,此外,在进入生长后期,可适当摘除基部的几条侧枝,以便集中养分促进块茎生长。生长后期出现零余子生成过多,也应及时疏除,否则会与地下块茎争夺养分,影响块茎的膨大,减少产量。
浇水、追肥、除草:待出苗80%时可浇齐苗水,然后浅锄保湿,促苗早发,10-15天后视墒情酌情浇水,伏天降大雨要及时排水,雨后和浇水后及时浅中耕。开花期进行第1次追肥,每亩施硫酸钾15千克、尿素15千克,7月上旬进行第2次追肥,施尿素7-10千克;从现蕾开始,可进行叶面追肥,每隔10天喷1次0.2%的磷酸二氢钾和0.3%磷酸二铵。
采收
进入12月份,一般茎叶开始发黄枯死、块茎充分肥大,即可开始收获块茎。先将支架及茎蔓一齐拔起,接着抖落茎蔓上的零余子并收集起来,然后即可收刨茎块。但是为了补充淡季市场的需要,也可在生长盛期的中期收刨,这时收刨的块茎虽然未充分长大,但是价格较高,经济效益高。总之,从1月份到新芽萌发前,一定要收刨处理完,否则光叶薯蓣发芽后会影响品质,商品价值大大降低。
主要价值
光叶薯蓣块茎入药,有通经活络、止血止痢、调经等作用。
保护现状
光叶薯蓣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