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种
植物学术语
先驱种,又叫先锋种,是指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能够耐受极端局部环境条件且具有较高传播力的物种。
简介
先驱种又称先锋种,是指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能够耐受极端局部环境条件且具有较高传播力的物种。也指在空白地带首先定植生存的植物种。火山喷出物地区、废弃的农田、采矿迹地等各种新生的空白地带,不久就会有不同种的植物开始定植繁育。例如,在火山喷出物地区,会有风运的植物种子(如虎杖、狗尾草、吃洋的功能)侵入,成为先驱种首先在这里定植下来。在废弃农田、采矿迹地上可能有侵入种子或原先土壤中的埋藏种子(如马唐、藜、豚草等)首先在这里定植下来。先驱种往往需要有耐瘠薄、干旱、甚至盐碱、风沙、酸性等不利环境的能力。在改造沙漠、盐碱土、酸性土、水土流失等荒废土地时,往往要有针对性地人工引入适当的先锋种使其定植,通过植物生长逐步改善土地环境条件,然后才宜于逐步推广种植牧草或农作物。
特点
被选为先锋种的植物往往具备生长快,种子产量大,有较高的扩散能力等特点,通常会使用原生的植物,尽量不使用外来物种,避免难以预料的生态问题。动物很少被作为先驱种提出,因为在植被条件不成熟时,食草动物种群也不能恢复。有时位于食物链底端的食草动物被称为先驱种,食草动物的出现可以辅助植物传播,并可招引其他动物,有助于食肉动物的恢复种群。
用途
先驱种在生态恢复中被使用,对于一个受到破坏、丧失原有动植物群落的环境,先驱种即在破坏后较早出现且相对容易生存。
先驱种并不专指某一种生物,对于不同的生态群落,先驱种往往不同且有多种。用先驱种搭建生态群落的方法称为物种框架方法。对于一个待恢复的生态群落,通常采用喜光的、易于传播的草本植物作为先驱种。它们在演替的早期出现,可以改变地区土质,招引动物,为其他植物、动物的恢复创造条件,这个阶段被称作先锋阶段,次生植被出现后,逐步进入群落的演替阶段或发育阶段,最终形成的稳定系统到达演替顶级。先驱种在演替过程中可能被替代,比如于高大乔木的出现,喜光的草本植物往往不能适应树下阴暗潮湿的环境,从而被喜阴的植物替代。同样,先驱种也可能会抑制后来物种的发展。
影响
先驱种在生态恢复中也是可以忽略的。通过建立先驱种搭建物种框架的办法在短期内很难恢复生态功能,因人为活动而造成的区域隔离和物种消失,仅靠自然是很难恢复生态群落的。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跳过先驱种,不种植先驱种,直接种植演化成熟阶段的植被来人为地恢复多样性。这就是生态恢复的另一种办法最大多样性方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5:1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