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戏剧
戏剧类型
先锋戏剧是关涉形式探索和艺术精神的,一种导演的小众艺术,而这些与所谓的商业利润无关。但是在商业化的市场形态已经形成的前提条件下,先锋戏剧也慢慢地走向了商业化和大众化。
内容简介
在中国从《恋爱的犀牛》开始,先锋戏剧开始广为人知,广为人看。很多年轻人把走进小剧场看先锋戏当作一种时尚,话剧演出消费开始列入工薪族的开支。由此戏剧演出开始改变了以前北京人艺一枝独秀的市场格局,在传统“现实主义”表演方法之外寻找到一种完全不同的表演样式。主要作品有高行健、刘会远的《绝对信号》、刘锦云的《狗儿爷涅盘》、 林兆华的《三姊妹·等待戈多》、《哈姆雷特》、《理查三世》,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中国著名先锋戏剧导演有孟京辉等人。
先锋一词最早出现18世纪,是最初用作军事术语。其性质至少包含了这几面:前沿性;冒险性;艰巨性。到了19世纪后半叶,先锋的概念才与文学艺术产生联系。在西方,先锋艺术在20世纪达到高潮,尤其在戏剧领域方面出现了象征主义戏剧、未来主义戏剧、皮兰德娄怪诞剧、表现主义戏剧、布莱希特叙事剧、超现实主义戏剧、萨特存在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汉德克说话剧、莱因哈特制宜主义戏剧、梅因荷德构成主义戏剧、阿尔托残酷戏剧、布鲁克空间戏剧、格洛托夫斯基简朴戏剧等。这一时期的戏剧彼此之间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它们都在某些方面对传统戏剧进行了反叛,并创造和发展出属于自己的鲜明特征。可以这么说先锋派戏剧是建立在传统戏剧废墟上的建筑物。
西方戏剧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到了19世纪末,进入了现实主义阶段。这是对传统理性主义戏剧观念的最高体现。现实主义戏剧有具体的物质环境、准确的时代氛围、和谐稳定的空间、均匀流动的时间、逻辑合理的事件和个性饱满的人物形象;语言流畅自然,符合身份,具有个性;布景真实,灯光照亮演员及整个舞台,演出严格限于舞台之上;导演事前组织排演,演员在舞台上努力模仿真实生活,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批评家和艺术家在演出后做出评论与归纳。这些都是以理性为基础,通过模仿活动,追求真实的艺术观念在戏剧中所达到的成就,形成了一整套有关剧场常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2 12:39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