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富后教
经济学术语
儒家关于经济与德育关系的学说,是一种体现经济基础与文化教育之关系的思想。
先富后教是一种体现经济基础与文化教育之关系的思想。依照这一观念,治理国家应当先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令人民生活有所保障,然后才可以实行道德教化。当然,先富后教并不是说要等到物质方面达到相当富裕之后再开始进行精神方面的教导,而是说进行教化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基础。
较早孔子提出:
《论语·子路篇》: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后学,如孟子、管子均予以继承和发展:
《孟子卷一·梁惠王章句上》: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另外:
《荀子卷十九·大略篇第二十七》: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汉书·食货志》: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9-27 21:26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