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代帝王及先圣先师议》是唐代长孙无忌创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先代帝王及先圣先师议
谨按《礼记·祭法》云:“圣王之制礼也,法施於人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又云:“尧舜禹汤文武,皆有勋烈於人,及日月星辰,人所瞻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准此,帝王合与日月同例,恒加祭飨,义在报功。爰及隋代,并遵斯典。其汉高祖祭法无文,但以前代迄今,多行秦汉故事。始皇无道,所以弃之。汉祖典章,法垂於後。自隋已上,亦在祀例。伏惟大唐稽古垂化,网罗前典,唯此一祀,咸秩未申。今新礼及令,无祭先代帝王之文,今请聿遵故实,修附礼令,依旧三年一祭。仍以仲春之月,祭唐尧於平阳,以契配,祭虞舜於河东,以咎繇配;祭夏禹於安邑,以伯益配;祭殷汤於偃师,以伊尹配;祭周文王於酆,以太公配;祭周武王於镐,以周公、召公配;祭高祖於长陵,以萧何配。又按新礼,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又准贞观二十一年诏,亦以孔子为先圣,更以左邱明等二十二人。与颜回俱配尼父於太学,并为先师。今据永徽令文,改用周公为先圣,遂黜孔子为先师,颜回、邱明并为从祀。谨按《礼记》云:“凡学,春官释奠於其先师。”郑元注云:“官谓诗书礼乐之官也,先师者,若汉礼有高堂生,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可以为师者。”又《礼记》云:“始立学,释奠於先圣。”郑元注云:“若周公、孔子也。”据礼为定,昭然自别。圣则因天合德,师则偏善一经。汉魏已来,取舍各异。颜回、夫子,互作先师;宣父、周公,迭为先圣。求其节文,递有得失。所以贞观之末,亲降纶言,依《礼记》之明文,酌康成之奥说,正夫子为先圣,加众儒为先师,永垂制於後昆,革往代之纰谬。而今新令不详制旨,辄事刊改,遂违明诏。但成王幼年,周公践极,制礼作乐,功比帝王。所以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为六君子。又说明王孝道,乃述周公严配,此即姬旦鸿业,合同王者祀之。儒官就享,实贬其功。仲尼生衰周之末,拯文丧之弊,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宏圣教於六经,阐儒风於千代。故孟轲称生灵已来,一人而已。自汉已来,奕叶封侯,崇奉其圣,迄於今日,胡可降兹上哲,俯入先师?又且邱明之徒,见行其学,贬为从祀,亦无故事。今请改令从诏,於义为允。其周公仍依别礼,配享武王。谨议。
作者简介
长孙无忌(?—1659)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早年从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登位后,历官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太子太师、侍中,曾奉命主持修订唐律。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受命辅立李治。李治即位后,任太尉,知尚书门下二省事。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被许敬宗诬告谋反,流放黔州,迫令自缢死。上元元年(674年)平其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