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下手为强(拼音: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魏征《
隋书·元胄传》。
成语出处
唐·魏征《
隋书·元胄传》:“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先下手为强”。
成语典故
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大将军元胄,武艺高强,勇猛过人,深得丞相杨坚的器重。杨坚让他率领宫廷的卫军,跟在自己左右,把他看成心腹知己。
北周的赵王招,想要杀害杨坚,自己篡夺帝位。有一天,他设宴请杨坚吃饭,不准侍从进人。元胄料到赵王招心怀区测,便强行跟随杨坚人内。赵王招打算让儿子给杨坚进奉西瓜,乘机行刺杨坚。酒过三巡,赵王招用佩刀刺瓜递给杨坚吃,元胄已看出他的用心,便对杨坚说:“相府有事,请丞相同我回府!”赵王招气愤地斥责他说:“我正与丞相谈论朝政大事,你这是干什么?你给我滚开!”元胄瞪圆了眼睛,手扶着刀柄,一脸怒气,站在赵王招面前。赵王招马上换了一副面孔,满脸堆笑地说;“哈哈,你不必多心,我岂能有不善的举动?来,来,请人席饮酒。”元胄仍然站立不动。赵王招又想出一个招法,装模作样地央求元胄说:“哎呀,我嗓子干得厉害,请你去厨房给我弄些水来!”元胄还是不动。这时正巧滕王来了。趁杨坚起身迎接膝王时,元青对杨坚小声说:“赶快离开这里,赵王招要行刺!”
杨坚听了十分吃惊:“不会吧,他没有兵马呀?怎么能反叛呢?”元胄着急地说:“兵马都是他家之物,算不了什么的。他一旦先对您下了手,一切都完了!”
这时,房后传出一阵披挂铠甲的声音,元胄知道情况危急,扶着杨坚便走。赵王招从屋内追出,元胄用身子挡住门,于是杨坚顺利地逃回相府。赵王招又气又恨,大叫:“大势去矣!”
后来,杨坚诛杀了赵王招,做了皇帝,称为隋文帝,封元胄为右卫大将军。杨坚对文武百官说:“成我基业的,是元胄大将军!”
成语寓意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遣殃。”在对方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首先动手,可以争取主动权,否则等对方进攻后才还手,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在实战中,先下手者往往能占据主动,抢得先机,这样便可顺势而为,步步都走在对手的前面,从而达到克敌致胜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先下手固然可以领先一着,但最终能否取胜,还取决于各种因素。
成语运用
“先下手为强”指在对方还没有准备好时就抢先动手,可以占有主动,取得优势。复句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分句。
元·
杨梓《
豫让吞炭》二折:“魏公子,我想来,若智氏平了赵子,祸必及咱二家,莫若先下手为强。”
元·
施耐庵、明·
罗贯中《
水浒传》四六回:“你这贼贱人,我一时间误听不明,险些被你瞒过了,一者坏了我兄弟情分,二乃久后必然被你害了性命,不如我今日先下手为强。”
明·冯梦龙《
喻世明言》卷四十:“严世蕃这厮,被我使气逼他饮酒,他必然记恨来暗算我。一不做,二不休,有心只是一怪,不如先下手为强。”
清·褚人获《
隋唐演义》第十九回:“这分明是太子怕圣上害他,所以先下手为强;但这衅由我起,他忍于害父,难道不忍于害我?与其遭他毒手,倒不如先寻一个自尽。”
茅盾《
子夜》八:“后天交易所开市,你如果想干,就得快!卖出或是买进,先下手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