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脾大(congestive splenomegaly)是脾脏疾病的表现和重要的病理体征,并非一种具体疾病。
病因
脾大的原因可为两类:一类是感染性脾大;另一类是非感染性脾大。感染性脾大又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常见疾病
充血性脾大属于非感染性脾大,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其次是门静脉或脾静脉的炎症或血栓。非感染性脾大的常见原因及常见疾病有:
1. 淤血
见于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积液、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等。
2. 血液病
见于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红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功能亢进症等。
3. 结缔组织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4. 组织细胞增生症
如勒-雪病、黄脂瘤病综合征、嗜酸性肉芽肿。
5. 脂质沉积症
如戈谢病、尼曼-匹克病。
6. 脾肿瘤与脾囊肿
原发性脾脏的恶性肿瘤少见,以脾淋巴瘤最常见,原发癌灶多位于消化道,多见于胃、结直肠。
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充血性脾大的原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包括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脆性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血液寄生虫检查,肝功能检查、骨髓检查或骨髓活检。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查;淋巴结穿刺或活检,脾穿刺或活检,腹腔积液常规检查等。
对确定充血性脾大的原因,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的常用检查方法有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X线、CT、磁共振、内镜、下腔静脉造影等。
鉴别诊断
充血性脾大需要与感染性疾病所致脾大、异常免疫反应所致脾大、巨脾症等相鉴别。
首先应与感染性脾大相鉴别,感染性疾病所致脾大常因病原体刺激,引起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增生,导致脾脏充血而肿大。如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疟疾、结节病、组织胞浆菌病、弓形虫病、布鲁菌病等。
异常免疫反应所致脾大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热、贝赫切特综合征等疾病,主要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亢进,使脾脏内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增生,致脾脏充血出现脾大。
与其他巨脾症相鉴别,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黑热病、尼曼-匹克综合征、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多见于学龄儿,长期静脉淤血致心源性肝硬化可导致脾大,但较罕见。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85%有脾大,多为轻度。
多种血液病例均可有脾大,并且常伴有肝脏和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家族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特发性嗜酸粒细胞过多综合征、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雅克什综合征、大理石骨病等。
治疗原则
多数充血性脾大的患者需要治疗其原发疾病,而不是切除脾脏。由于失去脾脏的患者对荚膜菌,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等所致的严重全身感染的易感性较高,必须严格控制脾切除和放射疗法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