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英进,1963年10月出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创新群体负责人,教育部“珠峰计划”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主任。
人物经历
1980年9月—1984年9月,元英进在天津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本科学习。
1984年9月—1987年6月,在天津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7年6月—1988年3月,任天津大学化工系有机化工专业助教,从事化工过程教学与科研。
1988年3月—1991年10月,在天津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生化工程方向攻读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其间:1990年,任天津大学化工系有机化工专业讲师)。
1991年10月—1992年6月,在天津大学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从事生化反应工程教学与科研。
1992年6月—2000年9月,任天津大学化工系生物化工专业副主任,从事生物化工科研与教学(其间:1993年,任副教授;1995年,晋升教授;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7年,入选教育部化工学科“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999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2000年9月—2003年3月,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兼制药工程专业主任(其间:2002年,入选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3年,被聘为天津市特聘教授)。
2003年3月—2008年,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其间:2004年,被评为天津市授衔专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12年12月,任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2014年4月,正式任天津大学副校长。
2017年5月,继续担任天津大学副校长。
202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2年7月,当选为2021年中国化学会会士。
2022年11月,当选为2022年度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元英进建立了酵母基因组缺陷定位及精准修复方法,成功化学合成出五号和十号两条酵母长染色体,还开发出基因组重排控制方法,创制高产酵母菌株,实现工业规模应用,打通了基因组合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链条。他及其团队运用同源重组技术和基因打靶方法,建立了系统性的双标定点基因组精确修复技术和DNA大片段重复的修复技术。
根据2021年12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官网显示,元英进已经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根据2021年12月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官网显示,元英进负责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作为973首席科学家主持
973项目、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国家基金委应急项目重点项目。已经完成的项目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重大863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
根据2021年12月天津大学官网显示,元英进的研究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7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申请专利70余项,已经授权专利30余项。
人才培养
根据2021年12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显示,元英进已培养毕业博士后6名、博士20名、硕士23名。
2012年,元英进开设了《基因组设计合成》课程,借鉴了美国
霍普金斯大学的BAG(Build-A-Genome)课程模式,成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制药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元英进是酵母基因组合成计划的国际化推动者及中国最早参与者,带领的团队填补了基因组结构变异的技术空白。(《中国青年报》评)
元英进取得了合成生物学领域里程碑式的成果。(《中国科学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