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东山转灯)
流传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东山镇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
元宵节(东山转灯),流传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东山镇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元宵节(东山转灯)历史悠久,据《新唐书·姚崇传》等史料证实,东山转灯的习俗早期可追溯至唐代,已有1300余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逐渐停止,至20世纪8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转灯习俗才得以延续。
1987年复出。“东山转灯”民俗活动在舟曲县东山乡每年由政府支持,各村委会主任组织协调,整个过程从时间、程式都已成为一种定俗,一种自发活动,并无具体的传承谱系,主要由各村委会主任和各村会东(村社火会的负责人)安排,周边群众一起参与。
主要活动
灯笼制作
每年从腊月起开始做灯,农民破竹扎灯,糊灯贴花,捆扎火把。民间艺人扎制的各种彩灯,灯具各异,有手提宫灯、八卦灯及象形的鸡、鸭、鱼灯,有栩栩如生的金鱼和蝴蝶,有鲜艳娇美的荷花和百合,有水灵甜蜜的鲜桃和石榴,有各式各样的红红宫灯等;还有身后背灯,长约2尺,上端口略小,可插纸花,内容丰富。
活动内容
入场踩道
夜幕降临时,转灯的人集合整队排号。时至,鸣放三眼跑、烟花不熄,锣鼓唢呐喧天,数百转灯人背起灯笼,手持火把响器,入场踩道。转灯人前后相随,人们随锣鼓节奏,手舞足蹈,边唱边走。入村之后,火把熄灭,灯笼排成一字形穿村而过,家家焚香化马互敬酒致意。午夜入场踩道转灯,欢乐舞蹈,通宵达旦。所踩之字,保留数目,盼来年福寿康宁、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转灯踩道
元宵节(东山转灯)踩道字体从始于唐代的九叠篆到隶书篆体,所踩字形从“福禄寿喜”到“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都印证了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每年正月十五前后,舟曲东山弓子石、上湾、真节村一带,要举行“转灯踩道”活动。每次转灯,每家派出年轻精干的男丁,带着花灯自始至终参与本村的灯会,数百个五颜六色的花灯沿着羊肠小道形成长龙阵,鼓乐而行,游村转庙“散福祈祥”。随后灯队在庙前的平地里转灯踩字。4个“挡灯人”站成边长20至40米的正方形,“头灯”带领花灯队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地上,按锣鼓的节奏和踩字口诀进行踩字。所有转灯人必须步调一致,每个人都要按前灯的步伐依次行进或转弯。灯队跟着“头灯”不断变换队形。约十多分钟,所有转灯人依次完成踩字过程,继续前行,踩出一个大小400至1600平方米的大字,一般是“福禄寿囍”“风调雨顺”等字,各村乡亲们白天都来品评。
文化特征
“东山转灯”不断吸收了宗教文艺的精华,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表演形式上,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东山乡自古就有“转灯踩道”和“迎灯”之说。
转灯特色
东山转灯踩道节俗是群体生命律动的文化特色:
1.东山转灯踩道节俗具有天人合一的地方特色。
2.东山转灯踩道节俗具有包容互生的历史特色。
3.东山转灯踩道节俗具有敬畏自然的原始思维特色。
转灯功能
转灯文化所代表的功能类型有四种,它们都是在文化的长河中慢慢积累而来的。
其一,转灯有着对健康的期望,在面对“老杆”时,不管是摸还是抱以及所谓的走百病,这些都渗透出老百姓对身体健康的一种期盼,所以尽管它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但是这一形式依旧得到了保留。
其二,转灯还意味着一种祈祷仪式,老百姓为了祈求以后的风调雨顺,以及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更好地实现转灯文化的意义,这是老百姓的生活需求。
其三,转灯有着信仰的传承功能,从它的九大格以及九小格来看,这与阴阳有着较密切的联系,这是一种宗教的体现,代表着老百姓的精神文化。
其四,转灯有娱乐功能,毕竟这是一项集体活动,所以全体人民都可以在愉悦的状态下加入其中。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东山转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舟曲先民在改造和适应自然过程中勇于创新求变的历史见证,具备重要的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
1、元宵节(东山转灯)所体现的灯艺、剪纸、书画、社火与祭祀、祈福、禳解、踩道和娱神娱庙会相结合的原始文化符号渊源,具有较高的人类文化意义和历史学术价值。
2、元宵节(东山转灯)节庆民俗活动具有仪式性与习俗性、娱乐性与健身性以及明显的宗教烙印和地域性特征,反映着藏汉民族传统的民情民俗,是维系舟曲藏、汉群众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重要文化标志。
3、元宵节(东山转灯)有别于其他民俗形式,是多元化、综合性的艺术再现体,集宗教文化、祈福、娱乐为一体,是各民族和睦相处的见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习俗也在不断改变,已成为集经济、文化、娱乐为一体的节日,在舟曲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承状况
人们对传统习俗越来越淡漠,真正会表演“东山转灯”的老一辈人年岁已高,传承式微。在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仍有一些不好的现状,较多民间艺术品开始批量生产,转灯等被归为旅游业的概念。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离开,东山转灯因后继无人,陨落在历史的长河中。
传承人物
2011年,房明轩、房显庆被甘肃省文化厅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保护措施
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房明轩和50年代出生的房显庆,多年组织东山当地民众举办转灯活动,并身体力行对转灯相关民俗搜集、研究。
2017年,舟曲县专门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舟曲县东山转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开展走访调查,搜集整理文字资料五万余字、图片近千张、录音80小时、视频500G;邀请国内专家学者组织召开东山转灯理论研讨会;将东山转灯引入县城,踩出“国泰民安”字样;举办东山剪纸艺术展,吸引游人争相观看;邀请央视和省台分别拍摄宣传片《天下舟曲》和纪录片《舟曲·东山转灯》。
2021年5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舟曲县文化馆获得元宵节(东山转灯)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元宵节(东山转灯)项目保护单位舟曲县文化馆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社会活动
2017年2月14日(正月十八),甘肃舟曲举办元宵节(东山转灯)活动。晚上六点左右,来自东山乡的一百五十多名村民吃完热腾腾的清炖羊肉,穿起蓝色的盘口大褂,腰间缠上红色、绿色或者黄色的丝质腰带,在乐曲中拉开了转灯仪式的序幕。转灯仪式开始时,踩过的地面会出现“国泰民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等字体。
2018年,自农历正月十一至正月十六,甘肃舟曲东山镇各个村开始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转灯”仪式。300多位村民排成长队“背灯走字”。于正月十五凌晨,在头灯带领下,村民在没有任何印记的农田里,“踩”出了四个大字“国泰民安”。
文化轶事
有一种说法说这是《封神演义》中云霄、碧霄、琼霄三姐妹为兄报仇所摆下的九曲黄河阵,后来让燃灯道人请来老子玄都法师以及元始天尊才联手将其破除。还有一种说法,转九曲就是为了民间的风调雨顺来进行的一种祈祷活动,是老百姓为了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以及丰收来做的一种活动。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32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主要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