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顶之上,利用白灰壁画,绘满了
荷花、
牡丹,花枝招展,枝叶茂密,浑然一体。券顶正中留有八十里米的孔洞,下沿一周衬以黄色垂幔,俨然象一幅斑斓绚丽的天花板,进入墓室犹如置身于蒙古游牧帐帏之中。
正壁,紫色垂帘高高卷起,显得威严壮观,垂帘之下彩绘男女墓主人对坐图。男主人居左,身穿右衽蓝长袍,头戴圆顶式帽,帽缨之上系有红绫,宽脸庞,短胡须,浓眉红唇,体态憨厚,神情威严,似在聆听女主人禀奏。女主人居右,身着左衽紫长袍,外罩深蓝色开襟
短衫,头作平髻,发上插簮,两耳垂环,袖手侧身面向男主人,似有所启奏。男女主人身后各有一男女侍童,持印站立,静候使唤。这是一幅以男女主人为中心的横轴式主题画,人物体态以装束有着明显的蒙古民族特点,亲切自然。
棺木两端分别绘《山水楼阁》和《风景人物》,具有浓厚的国画风格,
晕染精湛,浓淡相宜,着墨有致,质感效果尤为显著。其中山川松竹、亭台楼榭、双禽小溪,以及老翁独坐山谷悠闲自在等画面,表现了塞北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墓主人超脱尘世的思想。
墓室的其他部门,墓门、券顶一周,棺木前沿及墓室四角,画师们巧妙地运用“补白”手法,绘以连枝花卉以及盆景式的荷花、牡丹,这些都是我国各族人民喜爱的、传统的吉祥花纹图案,使整个墓室装点得更为典雅、朴素、美观、大方,富有浓重的民族特色。
赤峰地区历史上曾是我国北方许多游牧民族活动的历史舞台。十二世纪中期,元太祖
成吉思汗征服东蒙古以后,把翁吉拉惕部分封于土河(老哈河)流域,其后又在这里设
大宁、
全宁、
应昌三路以辖其地,在开发赤峰,发展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留下来的元代遗迹、遗物也极丰富。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民族礼俗上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不仅元代大型的陵墓湮没难寻,而且因为元代蒙古族受佛教的影响,盛行火葬,即使中小型墓葬的发现也寥寥无几,至于元墓室中的壁画则更为稀见。元宝山元墓壁画发现以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先后在《文物》、《
民族画报》、《内蒙古日报》等各大报刊作了醒目的报道,它对于研究元代早期的历史、葬礼礼俗、葬仪制度、民族学、服饰衣冠制度乃至北方各民族之间文化交往等,无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部分典型画面经业务人员从现场原封揭取,完好无损,永为
馆藏,成为国内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