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代三论宗僧。又称止观诠。籍贯、生卒年均不详。初学《
成实论》,梁·天监十一年(512),奉武帝之敕令,与僧怀、慧令等十人往摄山止观寺,随僧朗研习三论之义理。十人中,唯独师得其法。此外,又深究《大智度论》、《大品般若经》、《华严经》,并努力习禅。
当时成实之学盛行江南,三论之风不振,师乃继嗣僧朗,住止观寺,大兴三论。故后世称僧朗与师以前为关河旧说,以后为三论之新说。依《海印玄玄录》所载,自鸠摩罗什至吉藏之间七代相传,有新旧三论之不同。七代中,自竺道生至河西之道朗(当为僧朗之误),以罗什之法相,成立无所得宗;自摄岭之僧诠至吉藏,则别立法相,成立无所得宗。此中,前者为旧说,后者为新说。
师之学风,由《续高僧传》卷七〈法朗传〉所载,可窥知一二,该传云(大正50·477c)︰‘初摄山僧诠受业朗公,玄旨所明惟存中观,自非心会析理何能契此清言,而顿迹幽林禅味相得。及后四公往赴,三业资承,爰初誓不涉言,及久乃为敷演。故诠公命曰︰此法精妙,识者能行,无使出房,辄有开示。故经云︰计我见者,莫说此经;深乐法者,不为多说。良由药病有,以不可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