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帽牡蛎
牡蛎科动物
僧帽牡蛎(学名:Saccostrea cucullata)是牡蛎科、牡蛎属贝类。体形多变,大多呈三角形。一般壳长5厘米左右。壳表面具有同心环鳞片层,无显著放射肋。壳表面颜色多变,多淡黄色,杂有紫褐色或黑色条纹。壳内面白色。
形态特征
体形变化多,但大多是三角形。壳长一般3-6厘米。左右两壳不等,左壳很凹,较大而厚,能用来附着他物,表面放射肋较多,清楚可数;右壳较小而平,表面有多层同心环状的鳞片,没有显著的放射肋。右壳表面多数是淡黄色,杂有紫褐色或黑色条纹,壳的内面是白色或灰白色。闭壳肌痕黄褐色,卵圆形,左壳表面颜色一般比右壳淡些,壳的内面灰白色。
生活习性
生活在海中,在潮间带中、上区的岩礁上最多。雌雄异体,繁殖力强,繁殖季节也长。卵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幼虫在海水中浮一个时期,然后附着在岩礁上变为成体。以细小的浮游动物、硅藻和有机碎屑等为食料。生长很快,一年就可长大。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分布于印度洋澳洲帝汶岛,非洲西岸,红海,日本和非洲东岸,红海,澳大利亚. 台湾潮间带;东南亚,澳大利亚,印度洋。
中国分布
中国沿海。(香港潮间带到5m深处;)辽宁(旅大市,金县,盖平,菊花岛),河北(山海关,秦皇岛),山东(烟台,石岛,海阳,青岛,石臼所),江苏(连云港),浙江(六横岛,爵溪所,梅林,三门,温岭,石塘,乐清,平阳),福建(福安,宁德,平潭,同安,厦门,海澄),广东(海门,碣石,汕尾,涠洲岛)。
中国广西沿海和涠洲岛出产,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沿海也有出产。
主要价值
僧帽牡蛎贝壳可以入药,药材名叫牡蛎,又名牡蛎壳、蚝壳、左壳。牡蛎肉又名蛎黄,是一种滋养品。壳味咸、涩,性微寒。入肝、胆、肾经。肉味甘,性温。壳敛阴潜阳,涩精止带,化痰软坚,敛汗,有抗癌或抑癌作用。主治肝阳头晕,潮热、自汗、盗汗,遗精,崩漏、瘰疬和胃酸过多。牡蛎肉治虚损、阴虚阳亢,并能调中和解丹毒。
参考资料
僧帽牡蛎.nmr-pics.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6 11:0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