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铜
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
傅铜(1886-1970),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字佩青,曾用笔名傅虚舟,河南省兰考县人。傅铜于13岁时考取前清秀才,以后在开封中学堂读书。1905年受河南省官费的资助,赴日本留学,先后毕业于东京巢鸭宏文学院和东洋大学哲学伦理学系。1913年转赴英国留学,在牛津大学及伯明翰大学学习,1917年获伯明翰大学文学硕士。1918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赴英国,邀请著名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并请傅铜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罗素为傅铜在英国读学位时之导师,罗素在华讲学时,由傅铜陪同并任翻译。傅铜曾任北平大学文学院院长、哲学系主任、哲学系教授。1924年,傅铜被调任西北大学校长,1926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兼教授,1929年任北京大学、师范大学教授。1932年任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1933年被调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教授,1934年又被调任安徽大学校长,1940年至1948年任中国大学研究院院长及教授,以及华北文法学院院长,哲学系主任。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后中风,1961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1970年,傅铜因病逝世。
人物生平
傅铜,字佩青,河南省兰封县城关东大街(现兰考县城关镇东街)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13岁中秀才,其后在开封中学堂读书。1905年官费赴日本留学,先后毕业于东京巢鸭宏文学院、早稻田大学及东京帝国大学哲学伦理学系,并入东京帝大研究科。1913年回国,后又入英国牛津大学及伯明翰大学深造,获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
1918年国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去英国邀请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请傅铜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罗素在华讲学时,由傅铜陪伴并担任翻译。1924年出任国立西北大学校长,1926年任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教授、教务长。1929年任国立北京大学、师范大学教授。1932年任国立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同年任安徽大学校长,1933年任河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1934年再任安徽大学校长。1940至1948年任北京中国大学教授、研究院副院长及华北文法学院哲学系主任。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1961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馆员。
傅铜一生从事高等教育和科研工作,桃李满天下,所培养的学生成为著名学者的颇不乏人。他是中国研究哲学的带头人之一,曾主办《哲学》及《人生评论》等哲学刊物。著有《知行难易问题之根本解决》等书,系实事求是的哲学论著,并在国外发表了大量的哲学、伦理学方面的学术论文。
人物事迹
傅铜是我国第一位参加世界哲学学术会议(在伦敦召开)的学者,1937年就被列入由英国伦敦欧罗马出版公司出版的《世界名人录》。
1921年5月,傅铜创办《哲学》季刊,这对中国来说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正如《哲学》第一期后记中所说:“我国自开国以来未曾有过哲学杂志,现在竟有了,无论好不好,总是破天荒。言念及此,很可欢喜;世界各文明国大概都是许多年前就有了哲学杂志,而我国直今日才有。言念及此,很可惭愧。”该刊物的主要宗旨是号召全社会学子对哲学有兴趣者来共同研究哲学问题。
人物思想
傅铜的哲学思想分述如下:
在宇宙问题上,他主张“轮化论”说。他说,老子认为“万物生子有,有生于无。”孔子主张“万物起于简易而演为天下之赜”,“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之“进化论”。他认为,不论老子还是孔子都不全面。他称第三论就是列子书中的生物进化论,第四论是庄子之生物进化论,庄子,列子之说是详细的进化论。他进而指出,不论进化论或退化论,都不可单独强调之,二者必须相结合去认识、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明白,这就是“轮化论”。
傅认为宇宙在不停变化。“地球运转不息,将来其热度依次递减,必变为冷体,有如月球。即太阳也次第放散其热,渐渐为冷体,将来地球、太阳及其它诸天体,互相衡突,必碎为微尘,而复旧于太初星云之状态。是为宇宙之退化。”他认为《列子》一书与世界轮化论说相似之处甚多。如《列子·天瑞》篇曰:“有生,不生;有化,不化”。正如世界轮化分二类:“一曰有变化,即吾人所见之初,二曰无变化,无变化者为物质与势力”。他依据列子思想指出世界之轮化论学说的内涵是说“世界无时不变化”。
在人生观问题上,他认为人生就是人的生活,主张一种乐观的、民主的、开明的人生观,反对保守的、封建的旧框框,并主张人的生活情趣应该随着时代变迁而改进。他说:“从前的人对于一切的事大概都有一定办法。”“这些办法大概都是儒教的办法。这些办法无论好坏,既有办法人就有所遵从,可以相安无事”。而“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援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是纪元前五、六世纪的办法,现在就不能完全使用了。他指出近几十年来,“除儒教之外又由外国来了许多新办法。这些新办法不但与儒教的办法不同,又往往背道而弛。现在有许多青年对于旧的办法既失去信仰,对于新的办法又不敢盲从,于是乎旁徨,于是乎烦闷,于是乎苦恼,我们对于这些青年表示深厚的同情,很想能够为他们之助。”
其次,傅铜认为宗教是哲学之母。在《哲学》杂志的创刊号的第一篇论文《为什么研究宗教?》中指出,宗教问题有两方面的解答:一方面宗教是个人的事,另一方面宗教是一个社会的现象。从社会角度看,自有人类就有宗教哲学。宗教是科学哲学之母;“宗教与人类之生与俱生的,又有人信,人类进步就随着进步。”他指出宗教与人类不但生而俱生,也要与人类之存而俱存。
参考资料
傅铜.安徽大学官网.2018-06-16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9 19:3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