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寿
汉语词语
做寿,在生日这一天举行庆贺活动。过寿时,亲朋好友要为寿星准备寿幛、寿烛、寿桃、寿面,礼品列陈,红烛高烧,敬过祖宗神祗,晚辈按辈份跪拜祝寿,送上寿面,寿翁寿婆分“寿钱”。而后亲友前来祝寿。
简介
人诞生的那一天为“生日”,即“寿诞”,也叫“寿辰”。“生日”是人生旅途的起点,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因此,人们习惯于在生日这一天举行庆贺活动,是谓“过生日”、“做寿”。年龄身份不同,“做寿”规模也各异。一般而言,四十岁以上,逢十的大寿比较重要,不同一般规模。过寿时,亲朋好友要为寿星准备寿幛、寿烛、寿桃、寿面等。四十岁以上多以寿桃寿面为礼。本家还要外加白糖五斤。未满四十的为馒头、切面。十岁、二十岁只用切面。寿桃被视为仙桃,八百年结果一次,面条取其绵长。寿联寿幛均书吉庆祝贺语词。隆重者做寿,设寿堂,摆寿烛,张灯结彩。寿翁坐在正位,接受亲友、晚辈祝贺、叩拜。仪式完毕,共吃寿宴;寿堂香案上,陈列春桃、八仙人等。寿烛要红色。中堂有大寿福,拜寿礼由主持者喊礼。辈分不同,拜礼也有区别。平辈一揖,子侄孙辈四拜,有的还要以寿盘盛熟鸡蛋四枚或枣汤一碗奉于寿者。除寿日拜贺外,还有寿日之前拜者,为预祝;寿日之后拜寿,叫补祝。绝大多数地区的风俗,是在寿日当天举办寿宴庆祝,但也有个别的地区,统一定在每年正月初三这一天举行,宴请亲朋好友以及本家乡邻,因而出现了同一年里多个人同时做寿,争抢宾客上席的怪现象。
冥寿
为已故父母做寿的,此谓之“冥寿”。到那一天,子孙着彩服,在家设礼堂,同宗族人、亲戚朋友也纷纷前为祝贺。条件好的,还有以演戏来庆贺的。
暖寿
江苏北一带,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逢“九”做寿,俗称“做九不做十”。生日前一天,邀子女、亲友晚宴,称“暖寿”。
别名
亦称“祝寿”。汉族民间寿诞风俗。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指为老年人举办庆贺生日的活动。古代有持酒祝人长寿之礼,然并非行于诞日。于诞日做寿起于南朝,盛于唐代以后。一般自五十岁开始。民间重视逢十的诞辰,称寿诞。部分地区,男子逢九之数,提前举行。年满六十岁、八十岁,举行诞生日庆贺礼仪,称“做大寿”。五十以下之诞生日庆贺礼仪,则称为“做生日”。其为老人举行的祝寿活动,有繁有简,视生活条件及本人社会地位而定。一般人家皆发帖邀亲友来贺,礼品有寿桃、寿面、寿联、寿幛等。隆重者需设寿堂,燃烛结彩,做寿者称为“寿星”,于中堂,受亲友的祝贺与晚辈的叩拜。献寿礼毕,入席共饮寿酒,吃寿面。豪富之家,多有令戏班来家,演戏娱宾者。《诗经.豳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奉卮酒为寿。”《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有的献过寿文的,有的道句寿词的,无非拜寿祝贺,祝寿翁的百年长寿。”参见“做生日”。
习俗
中国古代对人的各个年龄时段有不同的称法,60为“花甲寿”、70为“古稀寿”、77为“喜寿”、80为“伞寿”、88为“米寿”、90为“卒寿”、99为“白寿”、108则为“茶寿”。这些寿诞尽管名称不同,来历也不同,但都需要儿女们用“做寿”这一方式来体现对长辈的爱戴和孝心。
寿俗中,还有不成文的习俗,那就是“做九不做十”、“男做九、女做十(男上女满)”和“逢五小寿小庆,逢十大寿大庆”。如60大寿,要提前一年在59岁的生日来庆祝,俗称“做九”。而“十”与“贼”、“九”与“鸠”谐音,鸠是凶悍之鸟,也就是说男不能做贼,女不能为鸠。20岁、30岁、40岁、50岁都不做,因为“四”与“死”谐音,与“尸”近音,意味折寿;50岁得在49岁的生日做,可“四九”就是“死久”,也不吉利。故民间有“短十八、亡十九,三十岁来做阴寿”和“不到花甲不庆寿”的说法。
参考资料
做寿.汉典.
寿宴之争.三湘风纪网.2018-12-18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9 11:33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