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顶是指采矿场存在的较厚假顶矿体的地质特征。对假顶较厚矿体的开采工艺的选择一直是一个难题。首先是开采安全压力大。在掘进、回采过程中,假顶极易随采随落,对人身、设备事故控制可靠性极低;其次是回采率低,矿石贫化高。在假顶较厚地段,特别是在一些构造发育地段,采准掘进极为困难,采场暴露面积难以确定控制,甚至有时会造成矿体整段的丢掉,同时,在采准掘进及采场回采过程中,爆破、安全处理时常会有大量废石混入矿石中,造成
矿石贫化率增高。
简介
假顶是指采矿场存在的较厚假顶矿体的
地质特征。对假顶较厚矿体的开采工艺的选择一直是一个难题。首先是开采安全压力大。在掘进、回采过程中,假顶极易随采随落,对人身、设备事故控制可靠性极低;其次是回采率低,矿石贫化高。在假顶较厚地段,特别是在一些构造发育地段,采准掘进极为困难,采场暴露面积难以确定控制,甚至有时会造成矿体整段的丢掉,同时,在采准掘进及采场回采过程中,爆破、安全处理时常会有大量废石混入矿石中,造成
矿石贫化率增高。在采用充填法回采时,在较厚假顶地段分层之间若不能回穿,将严重影响充填工艺的实施。针对以上情况,对青菜冲矿较厚假顶地段矿体进行了研究,以寻求合理的生产工艺,以期在假顶赋存矿段实现安全回采,提高
矿石回收率,为采用充填采矿提供可行的依据;探讨采用中深孔回采,提高生产能力的可行性。
较厚假顶地段对生产工艺的影响
假顶较厚的矿体的赋存状况对生产工艺有以下影响:
a.采准掘进难度大,成本高
在以往的采准掘进中,采准掘进采用沿脉顶板布置,管缝式锚杆网支护.但由于矿体松软,假顶发育,掘进过程中经常需剥离假顶,从而加大了矿石的贫化,同时,两帮围岩不稳定,易发生偏帮现象,整改费用高。曾发生过上百米偏帮冒顶而放弃采准掘进的情况。因偏帮冒顶给回采带来安全隐患。使回收率降低。
b.回采率底
在假顶发育地段,采场顶板管理极为困难,经常因顶板隐患大而放弃进一步采矿,以往回采该类矿体时,基本放弃回采。
c.矿石贫化高
由于假顶的存在,在采准掘进及回采过程中顶板混入废石,降低了矿石品位,甚至不能达到入库要求。
d.生产工艺
能否对该类地段矿体顶板实施有效管理,充分将矿石采出,直接关系到充填采矿的正常实施。
e.回收率
由于上盘矿大部分矿体为缓倾斜矿体,矿房回采后倾向长度较长,在构造发育地段,顶板难以控制,常发生顶板冒落,造成下分层采矿困难,“三角矿”丢失较大。
较厚假顶矿体开采工艺研究
a.假顶地段的回采,不论采取何种落矿工艺,都必须首先考虑假顶的安全管理问题,其次是回收率及对后续生产工艺的影响。
b.假顶地段采用剥离假顶回采,技术上可行、安全可靠,但工效低、成本高、矿石有一定贫化,回采率低。其中影响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是矿房宽度小、有3m以上的假顶,导致矿柱偏大且不能回收。因此。要确保矿柱的回收。采用充填采矿,可保证回收率达到要求。
c.中等稳定矿体及顶板条件下采准及回采周期尽可能控制在一年的期限内。
d.采用充填采矿,在顶板及矿体稳定性差的地段,采准巷道选择半脉外顶板采准布置。采用剥顶法回采,是安全可靠,保证回收率的有效方法。
e.假顶地段采用中深孔落矿工艺,即中深孔假顶——矿体分部爆破回采,具有工效高及安全可靠的优点,适用低分段矿块及于独立矿块或预留顶柱地段采矿。该回采工艺有较强的适应性,可广泛应用于
空场采矿法和
充填采矿法。
优化的上盘矿假顶地段矿体开采工艺
综上所述,为确保现采矿工艺高效、安全,对上盘矿生产工艺进行如下优化:
a.采矿方法:低分段充填采矿法,即将分段高度从原10m降至7.5~8m。
b.采准布置:顶板巷道按充填采矿工艺要求布置,上分层充填联络道布置在下分层充填矿房端部;脉内采准施工时,巷道断面型式为异形断面,在稳定地段采用沿矿体顶板掘进,遇假顶地段采用半脉内巷道掘进,巷道掘进时破除假顶层,但需挂矿体帮2m高度以上。
b.回采工艺落矿方式:中深孔假顶一矿体分部爆破回采落矿。
c.切割:在矿房一侧端部,采用浅孔台车掘进,
树脂锚杆锚网支护,沿矿体顶板向上施工6~8m后。利用中深孔进行4~6m深孔爆破,形成回采自由面(有假顶时,将假顶剥离)。
d.施工中深孔:在假顶部分施工1~2排中深孔,先对假顶爆破,将抛入空场的假顶废石出至正在充填的矿房进行充填后,再爆破矿石部分。剥离假顶空顶超前回采自由面为宜。
e.充填:由于段高偏低,采用脉内矿房端部充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