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竹
禾本科鹅毛竹属植物
倭竹(Shibataea kumasaca (Zoll. ex Steud.) Makino ex Nakai)竿高仅1米左右,直径3—4毫米;节间光亮、无毛。产我国东南沿海各省。浙江、福建天然分布。生于山坡上。上海、杭州、台湾、广州等地栽培供观赏。日本西南部也有分布。俄罗斯、德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有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形态特征
竿环明显肿胀;节内较长,可达3—5毫米,竿壁厚而中空小;竿每节具3—5(6)枝。各枝简短,长仅0.5—1.5(3)厘米,各枝的长短和粗细彼此相近,每枝计有2—4(6)节,枝箨膜质,迟落或宿存(宿存者以后在竿上腐烂呈纤维状),具纵脉,顶端生有缩小叶;枝与竿的角度较开展,在其腋间还有膜质的先出叶,后者表面被短柔毛。箨鞘纸质,背面无斑点,背部贴生短毛,外侧边缘生长纤毛;无箨耳,无或极少有鞘口继毛;箨舌高达3—4毫米,具柔毛,顶端截形或凸起,上缘生短纤毛;箨片小,斜披针形。每枝仅具1叶,或稀可2叶,当有2叶时,其下方的叶鞘长于上方者(前者长可达1.5-3厘米)故下方的叶片反而居上;叶片形小,卵形或长卵形,长2.5—18厘米,宽0.6—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于圆形,上表面深绿色,光滑无毛,下表面苍绿色,具均匀的斜立短毛,次脉6—9对,再次脉7—9条,具长方形小方格脉。 花枝生于具叶枝条的下部节上,或稀可直接生于主竿的节上,各花枝还可再分次级枝,次级枝上有2—5枚无柄假小穗,次级枝的基部具苞片,枝腋内有先出叶,有时次级枝简化只具l枚顶生假小穗,而其下部仍具有明显的数节;假小穗具3苞片,苞片草质,下方者形小,腋内具潜伏芽或否,上方2片则均具腋芽;小穗含3—7朵小花,基部1—3朵为两性,上部者为雄性或为中性;外稃草质,较薄;内稃膜质;鳞被薄膜质,卵形;花药黄色:子房长卵形,花柱1,柱头2,其中1枚可再分裂而形成3柱头,柱头羽毛状。颖果长卵形。笋期5—6月,花期5月。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产我国东南沿海各省。浙江、福建天然分布。生于山坡上。上海、杭州、台湾、广州等地栽培供观赏。
国外分布:日本西南部也有分布。俄罗斯、德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有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生长环境
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一般年平均温度为12-22℃ ,1月份平均气温为-5℃-22℃以上,生于我国东南沿海各省,浙江、福建天然分布。
主要价值
倭竹属植物体型矮小,常植于庭院或公园中供观赏。近年来盆景艺术迅速发展,微型园林日益兴起,倭竹属植物体态优美、常绿、耐寒且易于栽培,为广大园林工作者所垂青。
栽培技术
倭竹属于散生竹类或复丛生,移植母竹或鞭根繁殖,极易成活。
同属植物
本属已知有7种,2变种及1栽培型。分布在我国及日本。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和安徽、江西均有野生,其中以浙江、福建两省种类较多,台湾、广东有栽培。国外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德国等也栽培有倭竹,均系由我国或日本引种的。本属竹种常栽培供观赏,亦可用以制作盆景材料。
江山倭竹 Shibataea chiangshanensis Wen
鹅毛竹 Shibataea chinensis Nakai
芦花竹 Shibataea hispida McClure
狭叶倭竹 Shibataea lanceifolia C. H. Hu
南平倭竹 Shibataea nanpingensis Q. F. Zheng et K. F. Huang
存疑种(倭竹属) Shibataea spp.
矮雷竹 Shibataea strigosa Wen
参考资料
倭竹.植物智.
.百花鉴.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9 15:47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