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嘉缵,1932年5月10日出生于浙江嘉兴,无机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名誉院长。
人物经历
1932年5月10日,倪嘉缵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
1937年,由于日寇侵华,5岁时跟随父亲
倪禹功,全家辗转定居
上海。20世纪40年代在沪新中学读书时,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就和进步同学一起参加进步活动。
1949年9月—1952年7月,就读于
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并获得学士学位,而且在大学期间加入了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2年8月,大学毕业后,响应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去西北新疆开发石油,第二志愿是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去参加建设。当他知道被分配到东北,便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东北综合研究所(现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
1957年,加入了
中国共产党,年底被选派赴苏联科学院无机及普通化学研究所攻读研究生,从事铂的配位化学研究。
1958年9月—1961年7月,就读于前苏联科学院莫斯科普通及无机化学研究所,并获得副博士学位。
1978年—198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所长。
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86年,被聘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8年10月—1992年4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
1994年,担任深圳大学兼职教授。
2002年—2013年,被聘为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14年,被聘为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名誉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52年,倪嘉缵进入中国科学院东北综合研究所之后,虽多次调动工作岗位,都能完成任务。最初他跟随当时研究所留用的日籍专家从事铁矿石的直接还原,之后因工作需要,被调从事计划管理工作,两年后又因国家要开发中国的钨矿资源,需搞清钨矿中的微量金属的含量,又被调去分析化学研究室,在陈琪的指导下,在中国国内首先建立了荧光光度法等,完成了复杂多金属矿中微量银、铍的测定方法。
1958年—1961年期间,倪嘉缵前苏联科学院莫斯科普通及无机化学研究所,采用当时比较先进的结构分析工具,如红外光谱、磁性测量等阐明了在二价铂配合物中的一些特殊结构,先后发表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发表在苏联最高的学术刊物科学院院报上。
20世纪80年代后,倪嘉缵致力于稀土元素的生物无机化学、抗体酶及基因工程药物等化学生物学的研究。提出了二价铂络合物结构具有特殊的配位数开展了对重铀酸铵的形成过程,草酸铀、草酸钚的生成及用吸附法净化六氟化铀等研究工作。系统研究了冠醚、酞菁、羧酸等稀土络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结合中国稀土资源开展了稀土萃取分离、高压离子交换、彩色电视的红色荧光粉等研究。在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方面,从分子水平及细胞、亚细胞水平初步阐明了微量稀土对细胞生理、细胞膜、细胞膜上的钾、钠、钙、镁离子通道及膜蛋白的作用。
根据2020年10月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网站显示,倪嘉缵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多篇,编写《
稀土生物无机化学》等专著三本。
根据2020年10月深圳大学科学技术部网站显示,倪嘉缵在“七五”期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稀土化学”负责人;“八五”期间担任国家科技部设立的攀登计划“稀土科学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之一;“九五”期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稀土农用环境化学及生态毒理效应”负责人。
人才培养
倪嘉缵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教授课程《生命科学进展中的化学问题》。
根据2020年10月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网站显示,倪嘉缵先后指导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共六十多名。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出版图书
个人生活
倪嘉缵的父亲
倪禹功是国画家,也是位收藏家,著有《嘉秀近代画人搜铨》等专著,倪嘉缵是家中长子,倪禹功给儿子取名“嘉缵”或许寄托了承袭、承继家业之期望,虽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然而,包括倪嘉缵在内的兄妹五人都另辟蹊径选择了自然科学,作为终身职业。
倪嘉缵兴趣爱好广泛,他喜欢拍照、溜冰、滑雪、游泳、集邮,收集贝壳、石头。回首青年时代,他和爱人常去东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冰场滑冰,也经常跑到长春的南湖拍摄荷花;来到深圳后,他的足迹更是遍及各大公园,拍摄名花异草。
人物评价
倪嘉缵长期以来从事核燃料化学,配位化学,稀土化学及稀土生物无机化学等研究,为中国的原子能化学及稀土化学做出了积极贡献。(
凯里学院评)
在深圳大学师生们眼中,倪嘉缵院士代表了一个时代,德高望重,学术精湛,品行高洁。他的研究涉及核能燃料、稀土、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既是专家、也是“杂家”,还是诲人不倦、无私忘我的“大家”,他的精神激励着许许多多深圳大学师生在科研项目以及人生发展中不断拼搏。(
读特评)
人物影响
2009年5月8日,
深圳市红十字会与
深圳大学医学院联合成立“深圳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接收中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倪嘉缵参观了深圳市红十字会遗体接收中心,在深圳大学医学院老师的介绍下,他主动联系了深圳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高敏。高敏得知消息后,立刻携带器官捐献志愿书赶到倪老的办公室。6月19日上午,倪老在器官遗体捐献志愿书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说:“没有遗体捐献就没有医学进步,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他同时也为器官遗体工作提出了建议:“器官遗体捐献知识尤其是捐献流程,还需加强宣传,建议宣传要从小学开始,要让我们的市民从小培养器官遗体捐献理念”。
倪嘉缵的父亲百年之后,兄妹五人将父亲的作品及收藏品无条件捐赠给嘉兴市,共计437件(组),经鉴定,其中三级以上文物即有44件,捐赠品中不乏明代徐献忠、倪元璐等100多位书画家的名家作品。
嘉兴市图书馆及博物舘于2011年专门为此出版了“大爱有痕”大型画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