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诊室
医疗场所
候诊室是为患者就医中提供等待休息的场所,作为医院整体环境的组成部分,其微环境的优劣对等待服务的患者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对医院候诊室微环境卫生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并根据监测的结果做出相应的改进,应是医院管理者所不能忽视的。
环境标准
候诊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室内应采用湿式清扫,垃圾废弃物应日产日清。卫生间应随时清扫、消毒、保洁。
候诊室内禁止吸烟及从事污染环境的其他活动。候诊室内应设有痰盂和污物箱。痰盂和污物箱应每日清洗和消毒。不得在候诊室内出售商品和食物。候诊室内不设公用饮水杯。应有健全的消毒制度,疾病流行时应加强消毒(传染病专科医院应一天一消毒)。
管理措施
另外的具体管理措施有:
1、合理布局:医院候诊室的设置和建设,应紧紧围绕卫生质量指标改进。医院候诊室应使用通风情况良好的房间,增加新风量,并安装空气净化设备保持室内卫生清洁。加强医院绿化建设,增加医院周边绿化面积(包括种树、栽花、植草),建立绿化带。因为,植物除美化环境外,还具有调节气候及阻挡、滤除、吸附灰尘和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等功能。
2、改进候诊室设施:为控制和消除噪音污染,医院应增加候诊室面积,降低病员的相对集中程度。使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将噪声源封闭,在风道、排气管口等部位安装各种消声器,以降低噪声传播。候诊室内采用吸声和隔声专用材料装饰墙壁、房顶,或在室内悬挂吸声体,吸收辐射和反射声,以降低室内环境噪声强度。另外,要重视“音乐疗法”的潜在作用,在候诊室中建立背景音乐系统,在非治疗期间内,通过背景音乐系统,帮助患者消除苦闷、陶冶情操、焕发情绪,利于疾病康复。
3、严格执行标准:严格执行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做到经常性监测与及时改进相结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范》(GB 37487-2019)、《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 37488-2019)、《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 第1部分:总则》(GB 37489.1-2019)是候诊室中有害物质的法定最高限值。它是防止空气污染、保护患者身心健康、评价医院候诊室微环境污染程度、制订环境防护措施的法定依据。实际工作中应做到测改结合,不断改善门诊环境卫生,为病人创建一个温馨、舒适、安静的候诊场所。
参考资料
标准信息查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发布《机动车昼夜行驶灯配光性能》等21项国家标准的公告.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30 10:57
目录
概述
环境标准
管理措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