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与建筑之间有极其微妙的联系,建筑本身的光影与水体相互作用,是建筑环境中水景的精华所在,倒影池便是形成水景观的载体之一。
传统应用
大同九龙壁前建有一长35 m,宽4.4 m,深约1 m的倒影池,有石柱围绕,中有一桥相连。水面倒映墙壁上的九条龙,随波逐流,增强了龙雕塑的生动感。这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古代倒影池应用。印度泰姬陵布局单纯,其正前方的倒影池宽90 m,纯白色的泰姬陵以优雅的身姿投射池中,亦梦亦幻,仿似两座泰姬陵在相互低语。相似,美国华盛顿纪念碑前方也利用长方形倒影池形成一个静谧的空间,引导游人缅怀先贤。在这样的景观环境中,倒影池担负的是囊括整体建筑造型景观要素之间的沟通桥梁的任务。
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界将倒影池空间作了极大的拓展,倒影池与建筑的关系也不仅仅如传统做法一般作为建筑的附属物,而是融入、渗透到建筑空间中,成为建筑空间的一部分。而在建筑空间中适宜地运用倒影池这一元素,能较好的烘托空间的场所感,体现一定的文化氛围。在这一方面做的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就是日本的安藤忠雄。在他设计的水之教堂中,在开阔地上挖出了一个90 m× 45 m的人工水池,从周围的一条河中引水。风吹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外部的水面和矮墙界定了建筑主体周围的空间,十字架悬浮在水面上,室内和室外之间是一片若有若无的玻璃隔断,保持了视线穿越水面的通畅。在这里,折线的矮墙,大片的近似矩形的水面和简洁的几何圣坛空间巧妙组合,建筑、十字架投影在水面上,创造出静穆、神圣的宗教场所,体现出绿化、水、光和风根据人的意念从原生的自然中抽象出来,它们即趋向了神性。倒影池水面以其平静而又深远的气质,把人带到了建筑所需要创造的场所感中,同时也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崇尚纯净而又抽象的“禅”的意境,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倒影池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不但表现在空间造型上,而且体现在色彩效果的引入上。墨西哥设计师巴拉干在其所设计的拉斯博拉达斯居住区入口处,在浓密的桉树林下,蓝色、白色的墙体沿着线状水体布置,蓝色墙体增加了空间的距离感。阳光投射下的桉树林产生的斑驳光影与构筑物的水中的倒影,色彩鲜艳的高墙和清澈的水池融合到统一的空间氛围中。在这样的景观建筑环境中,倒影池作为建筑空间的一部分而存在,而建筑本身的色彩、周围景观的光影变化也构成了倒影池景观富于灵动的景观的重要部分。倒影池的魅力之处就在于:它于简单中彰显变化,纯净之中映射出神秘。
交接面处理
建筑师早已对建筑与自然如何相互融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日本著名景观建筑师安藤忠雄曾对此说过:“建筑最终是人们对大地意义的一种应答,换言之,建筑之力必须适应于自然之力。”如何用景观手段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建筑师们认为,水体与建筑结合的手法,不失为一个另辟蹊径的好方法。
在许多成功的建筑环境中,水体真正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并扩大了建筑表达的可能性。建筑师通过对水体的形态、深浅及其与建筑、环境关系的控制,创造出丰富的环境空间。这些作品使我们更了解水:水不但有许多生态功能,而且在营造建筑空间与形象、愉悦精神、表达情绪与氛围,甚而引起灵魂的遐思和共鸣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在处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上,两者交接面的处理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建筑与地面层的相接,不同的基面会形成不同的交接关系。以萨沃伊别墅为例,“漂浮”的结构改变了传统的花园环绕布局方式,其建筑地面层用支柱局部架空,以避免其与草地的生硬接触,但两者在材质上天性的对比关系使两者无法相互融合,建筑最终成为人类主宰自然的宣言;而相比之下,路易·康设计的孟加拉国议会大厦,混凝土体块式建筑坐落在人工湖水面上,空廊的几何形孔洞与水中的镜像空间给建筑增添了许多内蓄的神秘和力量,建筑仿佛向水下延伸,给人以遐想,从而自然地融合了建筑的基面,试想,若没有水体的过渡而使建筑与地面直接相接,其建筑空间中的静谧氛围及其所营造的诗意将大打折扣。如果建筑采用现代建筑的处理手法,以大玻璃作为建筑的垂直界面与水体相接,光在玻璃与水体之间多次地被反射、折射、透射,各种镜像交错重叠,建筑的实体与空间消融于光影之中,建筑与环境更具有浓浓的诗意。倒影池空间利用的正是水与建筑的这种微妙关系,并通过镜像建筑及周围环境形成虚幻空间,使空间环境富于光影的灵动和诗意的特性。
在有倒影池的建筑空间中,一方面自然元素(光、影、风、雨、树木、天空)在水中的镜像使身处建筑有限空间的人们能体验到自然界的丰富与无限;另一方面,当自然与建筑在水中的镜像交错重叠,虚幻与真实的景物与空间交相辉映时,建筑与环境得以自然地融合。
意蕴
倒影池的外形设计一般来说比较简洁平和,池底采用黑色和深
绿色材料铺装,如黑色塑料、沥青胶泥、黑色面砖等,以增强水的镜面效果。就其设计技巧而言,并无太多造景元素和华丽的装饰,但其所营造的空间意境却是无穷的。鉴于这一点,将其与极简主义园林、日本禅宗园林所营造的空间意境作比较。
极简主义作为一种现代艺术流派,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主张摒弃作品中复杂多变的形式,偏向极端纯净和几何抽象,使作品朝向“空无”的方向发展。受其思潮的影响,极简主义景观代表人物彼得·沃克设计的作品形式简单却具有秩序美。其设计的唐纳喷泉,由159块巨石组成圆形石阵,中央是一座雾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喷泉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变化,使人产生强烈的神秘感。沃克曾表示,他追求的“几乎是一个宗教性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倒影池外形设计的简洁、规整,其所强调的静谧感与极简主义园林所追求的深层目标是一致的。
禅宗园林将庭园设计元素极简化、抽象化,用极少的景观元素来表现自然及人内心的思想境界。以宁静、朴实、简约的景观效果和沉思、冥想的理念为特征。而这一点,又恰恰与倒影池空间所要传递给人的静谧感不谋而合。倒影池空间平淡而不平常,简洁却意蕴悠远。从设计的角度而言,倒影池是景观设计师巧借自然天光流影,为景添彩的手法,但在审美鉴赏过程中,品味其空间的意蕴不仅需要用眼睛去“看”,更需用心灵去感受和聆听。它激发了人的内心对建筑空间环境的情感,而它所营造的空间静谧感是倒影池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