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率(Override),使操作者在加工期间能够修改速度的编程值(例如,
进给率、主轴转速等)的手工控制功能。
浓缩倍率
浓缩倍率:指对于一定浓度的水溶液而言,设其某种物质的含量为S0,经过蒸发以后其此物质的浓度变为S1,称S1/S0的值为此溶液在
蒸发过程中的浓缩倍率。浓缩倍率的物理意义:是反映某水溶液
蒸发能力强弱的物理量。
在实际的工业生产领域中,常涉及的是“工业冷却
循环水的浓缩倍率”及“蒸汽锅炉的浓缩倍率”。对于工业冷却
循环水系统而言,增大系统的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体现为“节约水资源”,然而对于一冷却循环系统来说,不可能无限度的增大。
其制约因素有二,一、导致水的载热能力不足,影响“工业产品”的质量;二、浓缩倍率太大使水的含盐浓度变大使设备容易。在实际的生产当中绝大多数的生产企业对此控制的范围为1.5—2.5,这个范围还远远不够,这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采用优良的
水处理药剂,可以解决系统的结垢、腐蚀、微生物藻类滋生的现象,还可以提高
浓缩倍率到5—10倍,这大大的节约了水资源。其意义不言而喻。
当然,对于蒸汽锅炉来言,控制适当的“浓缩倍率”,意义亦非常重大,但在实际当中尤其对于一些小的企业,其锅炉操作人员技能低下,造成了企业能源的严重浪费。企业效益的增大不仅仅是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的降低亦为一种很重要的方式。
放大倍率
简介
光学透镜性能参数,是指物体通过透镜在焦平面上的成像大小与物体实际大小的比值。在
相机镜头中,一般会标称“最大
放大倍率”,指该镜头在:
1.最大焦距(
定焦头焦距恒定);2.清晰成像的最近拍摄距离;
两个条件下的放大倍率值。这时的放大倍率值是这个镜头放大倍率的最大值。
例如:某70-200mm
焦段的镜头标称
放大倍率为1/6.5,是指该镜头在200mm焦段、能清晰成像的最短拍摄距离拍摄时,焦平面上的成像与被摄物体实际大小的比值为1/6.5。
大多数
相机镜头的放大倍数是小于1的,也就是说大多镜头的成像其实是缩小的.
从焦距(以毫米以单位)可看出镜头的倍率。镜头的倍率能够影响图像上景物的大小。
长焦距镜头(焦距数值很大,如 85毫米,150毫米,200毫米)的视角比
短焦距镜头的视角要窄一些。长焦距镜头放大得越多,远处景物就会越近,这一点很重要。
例如,自然和野外摄物就是这样。短焦距镜头(视角宽)例如 28毫米,35毫米,就是更宽阔的
视角,并且拍摄景物也能容纳得更多,这一点在小范围摄影上是很用处的。
很多人总认为倍率越高越好,市场上有些望远镜竟然虚假地标为990倍!实际上,一架望远镜的合理倍率是与望远镜的口径和观测方式相关的:口径大的,倍数可以适当高些,带支架的的可以比手持的高些。
倍率越大,稳定性也就越差,观察
视场就越小、越暗,其带来的抖动也大增加,呼吸的气流和空气的波动对其影响也就越大。 手持观测的
双筒望远镜,7-10倍之间是最合适的,最好不要超过12倍,如果望远镜的倍率超过12倍,那么手持观察将会很不方便。世界各国军用的望远镜也大多以6-10倍为主,如我国的
军用望远镜主要是7倍和8倍的,这是因为清晰稳定的成像是非常重要的。
操作步骤
1、放大倍数太大,不宜稳定。双筒望远镜一般用手持,超过10倍左右晃动厉害,不利于观察,眼睛容易疲劳,甚至引起恶心。固定望远镜倍数太大也会因为风吹草动引起震动。对于自己,12倍为手持极限,而且观察时最好肘部有依托,身体或望远镜依附某些固定物体。
2、放大倍数大,则实际视野相应减少。一般来讲,倍数越大,可同时观察的区域就越小。这不仅仅是因为目镜的原因,即便目镜在焦距变化时能够保持视在视角不变(例如60度),也会因观察区域的减小使得视野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变小。这样,就不利于发现和寻找目标,对于经常变换目标的观察观测尤其不利。即便是找好了目标,架子稍有晃动就容易失去目标。对于没有
自动跟踪装置的,要经常手动调节才能使目标保持在视野之内。
3、在相同
物镜口径的情况下,倍数越大,亮度成平方反比越低。例如口径50mm,7倍时亮度(指数)为50,10倍为25、15倍为11、25倍为4,而物体的亮度的减小会直接影响人眼的观察效果(人眼的
分辨能力、色彩能力均随着亮度的减小而变得越来越差)。一般来讲,白天亮度小于5、夜间亮度小于20时,观察暗弱物体就很难。大口径的望远镜在这一点上就具备优势,例如,口径300mm的
反射镜,放大50倍时,亮度仍为36(非常亮)。另外,观察太阳系亮天体时,由于亮度高,基本不受此限制。
4、大倍数的取得一般通过短焦距的目镜来进行的。目镜焦距短,会造成镜目距离(即出瞳距离)小、视在角度小等遗憾,造成观察不舒服、不适合戴眼镜者等问题。
5、大气本身等观测条件的不理想也限制了最高的放大率。大气有个宁静度,好者可以达到1
角秒以下,尽管这样,对于人眼最好1角分的
分辨能力,放大倍数超过100就会受影响,例如看月面会产生“蒸汽”上升的抖动效果,角度越低现象越严重。如果观察时
大气宁静度很好,就可以相应选择更高一点的放大倍数。
6、倍数选择的太大,超过了理论分辨极限,会造成无效放大。理论上,望远镜的分辨能力有个极限,为140/口径毫米数,单位是角秒(是以观察人眼最敏感的黄绿光为基础计算的)。再好的望远镜也超不出这个极限,只能是接近。由于望远镜的功能之一是观察细节。倍数选择太大以后,由于这个理论极限,再放大已经不会有更多的细节出现,因此也失去意义了。但放大倍数到底选择多大,不仅与望远镜的理论分辨能力有关,而且还与当时的观测条件,尤其是与观测者本身的眼力有关。选择倍数是
物镜口径的毫米数乘1.5的说法(也有乘2的说法),是对于普通条件下的一种参考值。眼力不好、望远镜质量好就可以把倍数选择大点;相反,眼力很好(或观测时不想看到太多的不理想成像)、望远镜质量一般,就可以把倍数选择的低一点。例如,口径80mm的折射镜,最大可以选择120倍至160倍。
重写
override(重写)是指一个方法被它的继承类重新构造。
被重写的方法必须在父类里,可以是虚方法或者接口。子类重写的方法要和父类方法的方法名相同,返回类型相同,参数列表相同。
封装性:封装是一种
信息隐蔽技术,它体现于类的说明,是对象的重要特性。封装使数据和加工该数据的方法(函数)封装为一个整体,以实现独立性很强的模块,使得用户只能见到对象的外特性(对象能接受哪些消息,具有那些处理能力),而对象的内特性(保存内部状态的私有数据和实现加工能力的算法)对用户是隐蔽的。封装的目的在于把对象的设计者和对象者的使用分开,使用者不必知晓行为实现的细节,只须用设计者提供的消息来访问该对象。
继承性:继承性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之间数据和方法的机制。它由类的派生功能体现。一个类直接继承其它类的全部描述,同时可修改和扩充。继承具有传递性。继承分为单继承(一个子类只有一父类)和
多重继承(一个类有多个父类)。类的对象是各自封闭的,如果没
继承性机制,则类对象
中数据、方法就会出现大量重复。继承不仅支持系统的可重用性,而且还促进系统的可扩充性。
多态性:对象根据所接收的消息而做出动作。同一消息为不同的对象接受时可产生完全不同的行动,这种现象称为多态性。利用多态性用户可发送一个通用的信息,而将所有的实现细节都留给接受消息的对象自行决定,如是,同一消息即可调用不同的方法。例如:Print消息被发送给一图或表时调用的打印方法与将同样的Print消息发送给一正文文件而调用的打印方法会完全不同。多态性的实现受到
继承性的支持,利用类继承的层次关系,把具有通用功能的协议存放在类层次中尽可能高的地方,而将实现这一功能的不同方法置于较低层次,这样,在这些低层次上生成的对象就能给通用消息以不同的响应。在OOPL中可通过在
派生类中重定义基类函数(定义为
重载函数或
虚函数)来实现
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