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调研是调查研究的一个小类,其突出的特点是“短、平、快”,即文章简短,内容平实,时效性强。信息调研以其形式灵活、指导性强而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综合信息部门的重视。
信息调研不同于其他大型调查研究活动,其选题一般以小为宜,小中见大。具体而言,其选题主要包括:一是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也即是当前正在抓的工作和重点推动解决的问题。如重点项目建设阻工问题、企业用工短缺问题、灾后重建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二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如春运公路客运票价上涨问题、成品油供应紧张问题、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问题等。三是基层面临的焦点问题。即基层工作普遍存在、具有共性的问题,需要深入调研,找准破解之法。如耕地抛荒现象突出、清明期间不稳定隐患突出等问题。四是群众面临的难点问题。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如农资价格大幅上涨问题、城区背街小巷改造问题等。总而言之,信息调研的选题,归根到底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要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未想,急领导之未急。如2005年3月初,适值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不久,我们就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鼓舞下,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选题,深入冷水滩区的一个村开展调研,调研成果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磨刀不误砍柴工。信息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大致而言,信息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分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明确调研人员。相对于大型调研而言,信息调研选题小、规模小,调研人员也相对较少,1—3人即可。一般在确定调研选题后,就确定参与调研的人员,以尽快进入角色,提高调研的效率。在确定调研人员时,除了考虑个人的综合素质外,还必须考虑调研人员的整体结构,优势互补,以达到1+1>2的效果。二是熟悉调研内容。信息调研的选题确定以后,就必须围绕调研对象、调研内容做足“功课”,要对调查的对象、重点、难点以及调查方法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认真查阅有关资料,掌握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调研选题的历史背景等,熟悉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专有名称等,这样才不至于在调研中抓不住中心,找不准重点。如我们2007年2月对春运公路客运票价上涨问题开展的调研,事先就认真研究了发改委、交通部出台的《关于2007年春运期间旅客运输票价不再上浮的通知》等相关政策,以及公路客运票价价格构成、形成机制等。三是设计调研方案。调研方案是行动纲领,它对于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信息调研的调研方案一般应包括调研目的、调研内容、调研范围、调研时间、调研对象、调研方法等,并根据调研选题设计一些
调查问卷和调查表格。总之,要尽可能将调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周全,以便在调查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如我们2007年3月联合市粮食局开展的米业产业化调研,就设计了一个详尽的调研方案,对调研活动的组织、调研的重点等到点、到时、到人,操作性很强。
调查是否深入关系到能否全面、客观地掌握
第一手资料,是信息调研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调查原则。具体来说,要注重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重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受时间限制,信息调研不可能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调查。对此,在信息调研的样本点选择上,必须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点进行深入调研,以避免以偏概全。二是注重
调查对象的多样性。在
调查对象的确定上,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领导,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调查监管方,又要调查多方利益主体,坚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防止以点“代”面、一叶障目。如我们2007年2月开展的《春运公路客运票价情况调查》就分别调查了物价部门、春运管理部门、客运站场、营运车主和乘客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得出的调查结论也就较为客观。三是注重调查方式的灵活性。信息调研的时间要求较紧,对此,要多种调研方法并用,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资料。如召开座谈会调查、个别走访调查、问卷(表格)调查、电话
访谈调查等。四是注重调查作风的深入性。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到生产和工作的第一线。既要“身入”,更要“心入”,真正沉下去,贴近群众开展调查,掌握翔实的
第一手资料。
通过调查掌握了大量资料,这仅仅是为研究工作准备了必要条件,就是为“深加工”准备了“
原材料”,还不能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因此,调查完毕后,就要对占有的各类信息和资料进行认真研究,深入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中找出规律,发现矛盾,进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一是整理资料。对调查所掌握的大量资料要进行认真的梳理,“沙里淘金”,去粗取精,从中找出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素材。二是分析资料。对所掌握的材料,要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如集中反映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规律可循,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等等。三是提炼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要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认真提炼调研主题。在提炼主题时,必须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己,只唯实。四是拟定提纲。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对主题的提炼,调研报告的总体框架已初具雏形。要以此为基础,认真拟定调研报告的提纲,大到调研报告的框架、结构,小到观点、层次。
信息调研的时效性很强。调研提纲拟好后,撰写调研报告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要在前面四个步骤的基础上,一鼓作气,既好又快地撰写调研报告,迅速成文,尽快拿出调研成果。在写作过程中,要突出“实”、“新”、“短”、“活”,彰显个性,突出特色。力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一是内容要“实”。即调研报告内容要真实和实在。要实事求是,通过典型、事例和数据来说明主题,基层是什么情况,就反映什么情况,不搞“拉郎配”,不凭主观臆断。二是观点要“新”。要吸引“眼球”,使人有一睹为快的欲望,必须在提炼观点上下功夫。在总结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写作思路,多提新观点,多出新主意。如在撰写《当前农资价格上涨情况及对春耕生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我们就提出了力度要“大”、资金要“扶”、科技要“兴”、市场要“管”、渠道要“通”、平价要“储”六条对策,句式较为活泼,观点较为新颖。三是篇幅要“短”。信息调研的篇幅以短小精悍、简洁明快为宜。文字太长,不仅写作时耗时费力,阅读上也要牵扯领导大量精力。要将大量信息、大量情况进行高度浓缩,使有限的文字包含最大限度的资讯。如我们撰写的《当前耕地抛荒情况及原因分析》有数据、有典型、有事例、有分析、有对策,但全文仅2800字。四是语言要“活”。要多运用一些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鲜活语言,如民间俗语、谚语和乡土语言等,使调研报告语言灵动起来,避免干涩生硬,提高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