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象棋是十三世纪时出现于
德国的波斯象棋变体,在中欧盛行了六个多世纪。中世纪末期,信使象棋逐渐没落,最后仅存在于德国著名的象棋村斯托贝克(Str Beck)。这款象棋在《Murray's history of chess 》,《 Gollons book》,《 Pritchard's Encyclopedia of Chess Variants》等几本书中有所描写。概述图是信使象棋的开局图
简略年表
公元500年,国际象棋的原型在亚洲某处诞生。
822年,国际象棋首先通过西班牙进入欧洲。
1202年,韦恩特·冯·格雷文伯格在他的
亚瑟王传奇《Wigalois》中提到了信使象棋。
1337年,昆拉特·冯·阿门豪森(Kunrat von Ammenhausen)详细描述了在康斯坦斯(位于德国西南角,与瑞士接壤)的信使象棋。
1508年,14岁的卢卡斯·范·莱登绘制了著名的信使象棋画像“The Chess Players”,这幅画后来被送往
柏林皇家博物馆。(如下)
1616年,古斯塔夫·硒斯在德国斯托贝克见证信使国际象棋。他在自己的《Das Schack- oder konigi - spiel》一书中描述了游戏规则。他还提供了一个精心制作的比喻作品的草图。(如图1)
1651年5月13日,勃兰登堡的弗雷德里克·威廉王子向德国斯托贝克村赠送了信使棋盘和银质信使棋子。棋盘仍在斯托贝克,银棋子早就不见了。
1661年,荷兰哈勒姆的古典艺术家简·德·布雷画了一个年轻人的素描(可能是一幅自画像),他坐在一个信使像棋盘上,棋子散落在棋盘上。某些棋子,尤其是兵,与范雷登1508年的画作非常相似。(如下)
1817年,一个名叫Langenstra的人在德国的斯托贝克村留下了一个信使棋盘。它今天仍在斯特贝克国际象棋博物馆展出。
1821年,来自吕纳堡的H. G. Albers写道,信使象棋在斯托贝克地区流行。
1825年一名参观斯托贝克的游客说,信使象棋在那里已经被遗忘了。
1831年,作家兼国际象棋大师威廉·刘易斯访问斯托贝克,他说“信使象棋现在很少在斯托贝克玩”。他描述了皇后和主教的走法(古代的走法),并指出棋子,人(圣人)和傻子(小丑)现在都是“国家顾问”。
1885年,首届哈泽尔国际象棋大会在斯托贝克举行。比赛项目中包括一场信使象棋比赛。
2009年3月,国象杂志《国际象棋收藏家》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讨论了信使象棋,并提到了准备将荷兰画家卢卡斯·范·莱登绘制的画作“The Chess Players”中的信使象棋进行复制再生产。(如下)
棋具
●12*8方格的棋盘,对于左角方格是什么颜色没有固定规则。
●棋子兵种共九种,每方各二十四枚。各有国王(King )一枚、皇后(Queen)一枚、小丑(Schleich)一枚、 大臣(Rath)一枚、信使(Courier)两枚、主教(Bishop)两枚、马(Knight)两枚、车(Rook)两枚、兵(Pawn)十二枚。
规则
基本走法
国王(K):走法同国际象棋一样,但无易位。
皇后(Q):斜向走一格。
小丑(J):直向走一格。
大臣(S):直向或斜向一格,走法如同国王但无将军之规则。
信使(B):走法同国际象棋的主教(象)。
主教(C):斜走正好两格,能跨越棋子不受阻挡。注意勿与国际象棋的主教走法混淆。
马(Kt):走法同国际象棋的马。
车(R):走法同国际象棋的车。
兵(圆点):直向前进一格,但吃子时走斜前方。在起位点的兵不可以走两格,故也没有吃过路兵。兵至底线只能升变成为皇后。
开局布置
初始布置方式像国际象棋开局,但是规定开局须以特定方式移动双方的三个兵和皇后,如图2和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