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源村古建筑群
浙江省金华市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俞源村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城西南20千米,古建筑群始建于南宋,是一个总体布局严谨完整,各类型建筑系统全面完备,个体建筑质量优良,与自然和谐结合,保存情况良好的典型的南方农村聚落。
历史沿革
俞源村古建筑群始建于南宋。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建急公好义宅。隆庆元年(1567年),建俞氏宗祠。万历四十年(1612年),建六峰堂后堂。
清康熙二年(1663年),建六峰堂前厅。乾隆初年(1736年),建上万春堂、贻燕堂。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下万春堂。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建精深楼。
2008年,武义县人民政府李氏宗祠、六基楼、上万春堂等文物古迹也都进行了抢救性维修。
2021年2月,武义县文旅广体局、文保所对古建筑群四星楼、三明楼、中桥楼、内屋楼、家训阁5处建筑启动修缮工程。
建筑格局
俞源村古建筑群占地约34000平方米,现存元代石拱桥2座,明代宗祠及住宅12座,清代宗祠、庙宇、戏台、住宅(大型住宅四座,最大的有258间)、公益建筑(义仓、养老轩、公厅)、文化教育建筑(私塾、书院、书馆)、商业服务业建筑(日杂商店、药店、客栈、花纸店、香烛店等)和手工业作坊(糟坊、染坊、水碓等)等共44座。只有一座大宅被日寇焚毁,两座中型住宅失火,两处作坊被拆除。分为上宅、六峰堂、前宅三个古建筑群。
主要建筑
上宅古建筑群
上宅古建筑群为明末清初建筑,大多个体建筑现状良好,住宅的类型多、质量好、雕饰水平高。
上万春堂,俞从歧建于清乾隆初年(1736年)。入口门厅三开间,左右各两间厢房,前后院间有一道墙门,后进院正房七间,厢房左右各两间。前后天井均由卵石铺就。
下万春堂,俞林檀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平面形式与上万春堂同,后进院加挡雨板,入口门前有一对旗杆石。民国三十年(1941年),俞林檀第六代孙俞经受画兰花远近闻名,故称此厅为画家厅。
精深楼,俞新芝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设有九重门,天井、地袱、花台全用精致石板、条石制成。此屋的石雕、砖雕、木雕的做工都相当精细。
六峰堂古建筑群
六峰堂古建筑群以六峰堂为典型代表,还有桂花厅等中、小型民宅及村口的俞氏宗祠等。
六峰堂也叫“声远堂”,分为前厅,后堂。前厅由俞继昌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前厅内桁条上有精美的镂空花雕,其右间沿口内第二根桁条上雕有8条鲤鱼,鱼身上的颜色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后堂由继昌之父俞天惠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楼上设厅,柱础为明代典型的覆盆式,雀替雕花较前厅粗犷朴野。大门内外各有一对旗杆石。
俞氏宗祠,明隆庆元年(1567年)开工,六年后竣工。三进二院,一进大门厅正屋五开间,当心间前进建有一个方形戏台为清代建筑,左右各三间庑厢。二进为中厅,三开间。三进为寝堂,五开间,左右三间称两廊。祠堂门外两旁有五对高大旗杆。
前宅古建筑群
前宅古建筑群以明代建筑为多,建筑密度较大,年代较久远,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贻燕堂又称“李家厅”,李嵩萃建于清乾隆年间。前梁有雕花,气魄不凡,厅后天井较窄,天井再后一排五间楼,为明代建筑。厅边有家训阁七间,还有三座住宅连成一片。
急公好义宅,李嵩萃祖上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一进正屋五间,厢房各两间。二进正屋三间,两侧各有一楼梯间、厢房两间。
文物价值
俞源村古建筑群的建筑类型丰富,个体建筑形制富有创造性,木雕、小木作装修、壁画、卵石工艺等俱都精美。在中国建筑艺术和中国建筑史上占有较高地位。古建筑群被誉为“江南水乡民居建筑的辞典”,它是武义俞氏历代祖先智慧和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俞氏家族精神的物化表现,具有建筑学、民俗学及社会文化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1998年12月7日,俞源村古建筑群被武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县级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俞源村古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俞源村古建筑群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信息
俞源村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城西南20千米。
乘坐武义县内公共交通武义307路至俞源村站下车,步行240米可达。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22:3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