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邮票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是国家邮政局为了宣传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的理念,于2002年1月11日起陆续发行的,志号为普30的普通邮票,全套面值为8.35元。
发行背景
2000年12月,邮资票品司邀请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局、国家计生委、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邮票图稿评议委员会部分委员、部分集邮家和美术设计家等专门召开了大型的邮票内容专题研讨会,就“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普通邮票的内容、名称、图稿设计等征求意见,最后形成较为完整的在新的千禧年发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和“中国鸟”两套普票的具体方案。
2001年,报经原国家邮政局批准后,两套普票的设计工作随即展开。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被列入进入21世纪后首套普通邮票的选题,最初该套普票安排为1〇枚,实际发行的8个面值8个题材基本上就是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第1次会议所研究的内容,“保护湿地”“防治土壤污染”等两项内容因故暂未发行。这套重大题材的普票由北京服装学院张森教授和平面设计家杨设计。
2002年1月11日,原国家邮政局于发出传真特急电报,紧急通知各省(区、市)邮政局,决定于2002年2月1日发行普30《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和普31《中国鸟》两套普通邮票。
2002年4月1日,发行普30《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第2组邮票4枚4种面值,分别是“稳定低生育水平”(5分)、“珍惜矿产资源”(30分)、“珍惜生命之水”(80分)和“保护海洋资源”(1.50元)。
2004年1月1日,发行普30《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第3组邮票2枚2种面值,分别是“防治荒漠化”(50分)和“保护生物多样化”(4.50元)。
制票参数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票面图案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第1组2枚、第2组4枚邮票的构图较为统一,其邮票图案左右有两个不同底色的方块,圆形地球居中,地球左半球是经玮线,右半球显示各枚邮票具体内容个性图案。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第3组邮票“防治荒漠化”(50分)和“保护生物多样化”(4.50元)的图案有别于第1、2组,邮票名称文字也明显加大。“防治荒漠化”一枚图案为橙色地球与黄色沙漠带;“保护生物多样化”一枚图案为黄色波浪大气层、绿色地球。
邮票价值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是进入21世纪后发行的第1套普票,意味着这时保护环境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再到普通群众的共识,而呼唤全民保护我们的家园是赋予邮票宣传功能的一种责任。
真伪鉴别
在荧光灯下,《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背面可见有蓝色的不规则的弯曲纤维丝。后来经过技术调整,在荧光灯下,在邮票背面可看到不规则分布的4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点。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第1组2枚、第2组4枚邮票加密荧光油墨集中使用在地球左半球的经纬线上,其中荧光灯下呈现绿色荧光经纬线的是面值10分和面值1.50元两种邮票,呈现红色荧光经纬线的分别是面值60分、5分、30分和80分4种邮票。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第3组邮票中,深红与浅红色加密荧光油墨体现在“防治荒漠化”一枚的橙色地球与黄色沙漠带;而靓红色加密荧光油墨用来表现“保护生物多样化”一枚的黄色波浪大气层,深红色加密荧光油墨用来表现绿色地球。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上下边纸中间均采用了异形齿孔,这些齿孔按其形状可分为4种。
1.哑铃型:外观酷似体育用具哑铃,两头圆球体凸起,中间连在一起。《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保护森林”(10分)和“保护海洋资源”(1.50元)采用了哑铃型异形齿孔。
2.枣核型:孔外观酷似枣核,两头略尖,外形窄长。之前有人称其为橢圆形,似不够准确。《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防止大气污染”(60分)和“防止荒漠化”(50分)采用的是枣核型异形齿孔。
3.扁六角形:即把正常的六方形向两边拉开变扁。《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采用扁六角形异形齿孔的分别是“稳定低生育水平”(5分)、“珍惜矿产资源”(30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4.50元)。
4.菱形:《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珍惜生命之水”(80分)邮票的上下边纸中间是菱形异形齿孔。
无色荧光喷码的使用有明显的特征。《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主要有大“A”荧光喷码、大“A”、小“A”并存荧光喷码、小“A”单一倒置荧光喷码和小“A”后缀单一正置荧光喷码。
外界评价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方面它发行、使用的时间不可谓不长,从2002年2月始至2013年5月发行普32《美丽中国》止,历经11年;但另一方面与之同时发行有普31《中国鸟》10种面值10枚邮票;加上手机普及率高、网络通信快捷的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大大影响了普30邮票在邮政窗口的投放,客观上决定了邮票印量的减少。(《集邮博览》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6:53
目录
概述
发行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