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镇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下辖镇
保和镇,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下辖镇,地处永春河西岸山坳斜坡,县城所在地,东、南、北三面与永春乡连接,西与维登乡中路乡接壤。保和镇行政区域面积310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开始设治,置临西县。
清雍正六年(1728年)春,首任通判陈权选定此间建筑城垣,是为维西厅治所。清直隶于维西厅署。
民国二年(1913年),厅改县,以此作县城,称城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秋,改设实验镇,称宝华镇,属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第一区。
1953年,改称保和镇。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曾一度改名红旗镇。
1975年,由永春公社辖改为县辖,设立区一级的保和镇公社。
1984年5月,设保和镇。
2002年,保和镇设3社区居委会,1村民委员会。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保和镇下辖4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南路、白鹤山、十字街、永宁,保和、兰永、永春、拉河柱、罗马、腊八底、高泉、拉日。镇人民政府驻保和镇南路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保和镇地处永春河西岸山坳斜坡,县城所在地,东、南、北三面与永春乡连接,西与维登乡中路乡接壤。保和镇行政区域面积31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保和镇地处横断山脉南延,地形沟梁交错,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低相近,呈斜面山地,西靠雪龙山山脉,东临永春河。境内最高峰保和镇位于西南部,海拔3457千米;最低点位于保和镇北部永春河中心线,海拔2146.6千米。
气候
保和镇属亚热带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其特点是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呈立体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1.8℃,1月平均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8.9℃(1982年12月27日);7月平均气温18.8℃,极端最高气温31.9℃(1999年6月6日)。最低月均气温2.3℃(1978年1月和1983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20℃(2006年7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4.6℃,最大日较差23.5℃(2009年2月10日)。生长期年平均281天,无霜期年平均201天,最长达225天,最短为17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34.4小时。0℃以上持续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954.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204天,最多达228天(1990年),最少为152天(2009年)。极端年最大雨量1270.6毫米(1955年),极端年最少雨量701.1毫米(196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7月最多。
水文
保和镇境内河道属永春河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级河二道河1条,从雪龙山山脉自西向东至永春河流经境内白鹤山社区,总长9千米,流域面积5.5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保和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泥石流、旱涝、冰雹等。最严重的一次泥石流灾害发生在1990年8月1日至3日,二道河上游徐家大山山体崩塌,形成泥石流,流体达280万余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
自然资源
2011年,保和镇耕地面积1263亩。
人口
2011年末,保和镇辖区总人口1.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5万人,城镇化率82%。另有流动人口3500多人。总人口中,男性9733人,占60.91%;女性6247人,占39.09%;14岁以下5263人,占32.93%;15—64岁9485人,占59.36%;65岁以上1232人,占7.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6421人,占41.18%;傈僳族1852人,占11.59%;纳西族1613人,占10.09%;藏族1228人,占7.68%;白族617人,占3.86%;其他少数民族4259人,占26.59%。2011年,保和镇人口出生率3.1‰,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长率-0.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58人。
截至2019年末,保和镇户籍人口2959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保和镇财政总收入707万元,比上年增长42%。2011年,保和镇农民人均纯收入7076元。
截至2019年末,保和镇有工业企业51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9个。
农业
2011年,保和镇林地面积1.4万亩。2011年,保和镇农业总产值322.6万元,比上年增长22.38%。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6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110亩,产量2775吨,主要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等,其中黄瓜9.6吨,西红柿4.3吨,辣椒2.7吨,大白菜6吨,白萝卜4.8吨,四季豆0.27吨,茄子0.8吨,大葱8.42吨,食用菌9吨,马铃薯1.61吨,蚕豆1.33吨。
2011年,保和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7800头,年末存栏1800头;家禽饲养量8.1万羽,上市家禽6.1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423吨,其中猪肉331吨,禽肉92吨;禽蛋85吨,鲜奶7吨;畜牧业总产值404.66万元。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1.31万亩,其中防护林8283亩,经济林222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7万株,林木覆盖率66.35%,活立木蓄积量7.48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50亩,产量2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梨,其中苹果6吨,梨0.8吨。
商贸
2011年,保和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保和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558人,专任教师42人;小学1所,在校生931人,专任教师10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659人,专任教师21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537.1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537万元,比上年增长7%。
文体事业
1958年8月,保和镇开通维西有线广播电台。2000年,开通调频转播台,2011年开通调频台,广播综合覆盖率100%,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6000小时。1981年11月17日,建电视台,发射(转播)塔高12米,覆盖半径6千米;1996年,开通维西县城区保和镇有线电视。2011年末,有中央1—12台,云南1、2、3、5、6台和迪庆台、维西台等35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0.35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5%,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8000小时。
2011年末,保和镇有文化活动场所17个,图书室6个,大词戏古乐团1个,文化创作团体1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人。
2011年末,保和镇有体育场地12处。1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保和镇有卫生院1所;公立卫生机构床位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4张,固定资产总值118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6人,其中执业医师7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5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人、执业(助理)医师0.7人、注册护士0.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8万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58/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092人,参合率89%。
社会保障
2011年末,保和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98户,人数1093人,支出241.49万元,比上年减少5.67%,月人均184.12元,比上年增长1.17%;城市医疗救助37人次,共支出6.09万元,比上年下降93.5%;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22人次,支出5.28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9户,人数560人,支出52.08万元,月人均77.5元,比上年增长32.3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人,支出1.38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5人,支出3.6万元,比上年增长20%;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98人次,共支出1.79万元,比上年增长55.19%;农村临时救济195人次,支出9.75万元,比上年增长2.6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1.53万元,比上年增长112.32%。社区服务中心3个,社区服务站81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3个。
交通运输
2011年末,保和镇公交汽车线路3条,运营总里程25千米;公交运营车辆110辆,其中汽车10辆、出租车100辆,年客运量60万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3 11:29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