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研究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侵权责任法研究》是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利明。
内容简介
本书密切结合我国《侵权责任法》和有关侵权法的前沿理论及司法实践经验,并在借鉴国外侵权立法先进经验与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内容体系。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要件,免责和减轻责任事由,数人侵权制度以及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等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探讨。
作者认为,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主要是基于归责原则而构建的,应当区分一般构成要件和特殊构成要件、共同侵权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作者对《侵权责任法》的中国特色,如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等,作出了细致而深入的阐释。同时,作者还对侵权责任法的发展趋势,因果关系理论、过错理论、侵权责任形态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作者简介
王利明,1960年2月生,湖北省仙桃市人。1981年获湖北财经学院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89年2月至1990年2月、1998年8月至1999年6月,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和哈佛大学法学院进修。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曾获“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等荣誉称号,以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第一届中韩青年学术奖等奖励。
主要学术成果:
专著《违约责任论》(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等奖)、《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司法改革研究》(获司法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吴玉章科研基金三等奖)、《物权法论》、《物权法研究》(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合同法研究》(第一、二卷)、《民法总则研究》(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我国民法典重大疑难问题之研究》 (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一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主编或合著《民法新论》(上、下册,获北京市高等学校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高等学校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优秀奖)、《民法·侵权行为法》 (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届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人格权法新论》(获第九届中国图书评论奖)、《人格权法研究》(获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发表论文集《民商法研究》(1至8辑)和学术论文二百余篇。曾两次获得教育部颁布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王利明教授作为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起草小组成员,全程参与了《侵权责任法》的起草工作。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侵权责任概述
第一节 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
二、侵权行为的特征
第二节 侵权行为与相关行为的区别
一、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
二、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
第三节 侵权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一、侵权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侵权责任与侵权损害赔偿之债
三、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关系
第四节 侵权责任的分类
一、一般侵权责任和特殊侵权责任
二、作为的侵权责任和不作为的侵权责任
三、自己责任和为他人行为负责的责任
四、单独侵权责任与数人侵权责任
五、侵害物权、侵害知识产权、侵害人格权和身份权的责任
六、单一侵权责任和大规模侵权责任
第五节 侵权责任的特殊形态
一、侵权责任形态概述
二、侵权责任的几种特殊形态
第六节 侵权责任的主体和侵权请求权
一、侵权责任关系的主体
二、关于责任能力问题
三、侵权请求权
第二章 侵权责任法概述
第一节 侵权责任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侵权责任法的概念
二、侵权责任法的特征
第二节 侵权责任法的调整对象
第三节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权益范围
一、确定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权益范围的必要性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所规定的权益保护范围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权益保护范围的特点
四、侵权责任法保障的具体民事权利
五、侵权责任法保障的合法利益
六、关于是否需要区分权利和利益侵害的构成要件
第四节 侵权责任法的渊源
一、宪法
二、法律
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四、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五、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
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的功能
一、救济功能
二、预防功能
三、制裁功能
四、维护行为自由的功能
第六节 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
一、一般条款和类型化的结合是侵权法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采取了“一般条款+类型化”的模式
第七节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
一、侵权责任法的体系概述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体系的特点
三、我国侵权法的组成部分
第八节 侵权责任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一、侵权责任法与国家赔偿法
二、侵权责任法与保险法
三、侵权责任法和社会保障法
四、侵权责任法与人格权法
五、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
六、侵权责任法和物权法
第九节 侵权责任法的适用
一、侵权责任法的适用范围
二、侵权责任法的适用原则
第十节 侵权责任法的解释
一、侵权责任法的解释的必要性
二、侵权责任法解释的具体方法
第三章 侵权责任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西方侵权责任法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一、古代侵权行为法
二、近代侵权法
第二节 当代侵权法的发展趋势
一、保护范围的扩大化
二、侵权法功能的扩展
三、侵权行为类型的多样化
四、归责原则的多元化
五、补救手段的多元化
六、精神损害赔偿的强化
七、过失概念的客观化
八、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
九、多元化的社会救济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十、两大法系的融和
第三节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侵权责任法
二、新中国侵权法的发展
三、侵权责任法在未来民法典中的地位
第四章 归责原则
第一节 归责原则概述
一、归责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体系的特点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各项归责原则的地位
第二节 过错责任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
二、过错责任原则的历史发展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中过错责任的特点
四、我国侵权责任法中过错责任原则的功能
五、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 过错推定责任
一、过错推定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过错推定责任的历史发展
三、过错推定责任与相关概念
四、过错推定的程序和要件
五、过错推定的适用范围
第四节 严格责任原则
一、严格责任的概念
二、严格责任的特点
三、严格责任的历史发展
四、严格责任的归责依据和功能
五、严格责任与过错推定责任
六、严格责任的适用
第五节 公平责任原则
一、公平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公平责任的历史发展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公平责任的地位
四、公平责任的适用范围
五、公平责任与受益人的补偿义务
六、适用公平责任应考量的因素
第五章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第一节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概述
一、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概念
二、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分类
三、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
第二节 损害
一、损害的概念和意义
二、损害的本质
三、损害的认定
四、损害的分类
第三节 过错
一、过错的概念和特征
二、过错的形式
三、过错与行为的违法性
第四节 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
二、侵权责任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
三、因果关系在归责中的作用
四、因果关系认定理论
五、外来因素的介入与因果关系的认定
六、因果关系的推定
七、因果关系的证明
八、结论——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
第六章 免责和减轻责任事由
第一节 免责和减轻责任事由概述
一、免责事由
二、减轻责任事由
第二节 受害人的故意
一、受害人故意的概念和效果
二、受害人故意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三、受害人故意的法律后果
第三节 第三人的原因
一、第三人的原因的概念和特征
二、第三人过错的类型
三、第三人原因的责任减免效力
第四节 不可抗力
一、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的原因
二、不可抗力的认定
三、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第五节 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存在依据
二、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三、正当防卫的法律后果
第六节 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三、紧急避险的法律后果
第七节 其他减轻或免除责任的事由
一、依法执行职务和正当行使权利
二、受害人同意
三、自助
第七章 过失相抵
第一节 过失相抵概述
一、过失相抵概述
二、过失相抵的理论基础
三、过失相抵的历史发展
四、受害人过错与免责或减轻责任
五、受害人过错的特点
六、受害人过错的性质
第二节 过失相抵的适用
一、对受害人过错程度的判断
二、对受害人过错的两种形态的判断
三、关于受害人的责任能力在过失相抵中的适用
四、过失相抵的具体运用
五、共同侵权和共同危险行为中的受害人过错
六、严格责任与过失相抵
第二编 数人侵权
第八章 共同侵权行为
第一节 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和本质
二、关于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的探讨
三、共同侵权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四、关于团体致人损害的共同侵权行为
第二节 共同过错的内容
一、共同过错的本质
二、共同过失
第三节 教唆和帮助行为
一、教唆和帮助行为概述
二、教唆行为
三、帮助行为
第四节 共同侵权人责任承担
一、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合理性
二、共同侵权人的责任免除
第九章 共同危险行为
第一节 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
二、共同危险行为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第二节 适用范围和构成要件
一、适用范围
二、构成要件
三、免责事由
第三节 共同危险行为的责任承担
第四节 受害人的举证责任
第十章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责任
第一节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与共同侵权行为
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与聚合因果关系、累积因果关系
第二节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责任承担
一、以累积因果关系表现的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
二、以部分因果关系表现的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
第十一章 数人侵权中的责任
第一节 连带责任
一、数人侵权中连带责任的特点
二、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区别
三、连带责任的内部分担
四、连带责任人之间的追偿权
第二节 按份责任
一、 按份责任概述
二、按份责任的承担方式
第三编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与适用
第十二章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第一节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概述
一、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概念和特征
二、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三、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分类
四、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与归责原则的关系
五、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原则
第二节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发展
一、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中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特点
第三节 预防性的侵权责任方式
一、概述
二、停止侵害
三、排除妨碍
四、消除危险
第四节 救济性的侵权责任形式
一、概述
二、返还财产
三、恢复原状
四、赔偿损失
五、赔礼道歉
六、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第五节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适用
一、概述
二、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单独适用与合并适用
第十三章 侵权损害赔偿
第一节 侵权损害赔偿概述
一、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二、侵权损害赔偿的功能
三、侵权损害赔偿的分类
四、侵权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五、损益相抵
第二节 财产损害赔偿
一、侵害财产的损害赔偿
二、人身伤亡的财产损害赔偿
三、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和赔偿标准
四、人身伤害导致死亡时的赔偿请求权主体
五、第三人作为赔偿请求权人
六、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二、精神损害赔偿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四、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五、精神损害赔偿构成要件
六、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侵权责任概述
第一节 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
二、侵权行为的特征
第二节 侵权行为与相关行为的区别
一、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
二、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
第三节 侵权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一、侵权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侵权责任与侵权损害赔偿之债
三、侵权责任与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的关系
第四节 侵权责任的分类
一、一般侵权责任和特殊侵权责任
二、作为的侵权责任和不作为的侵权责任
三、自己责任和为他人行为负责的责任
四、单独侵权责任与数人侵权责任
五、侵害物权、侵害知识产权、侵害人格权和身份权的责任
六、单一侵权责任和大规模侵权责任
第五节 侵权责任的特殊形态
一、侵权责任形态概述
二、侵权责任的几种特殊形态
第六节 侵权责任的主体和侵权请求权
一、侵权责任关系的主体
二、关于责任能力问题
三、侵权请求权
第二章 侵权责任法概述
第一节 侵权责任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侵权责任法的概念
二、侵权责任法的特征
第二节 侵权责任法的调整对象
第三节 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权益范围
一、确定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权益范围的必要性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所规定的权益保护范围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规定权益保护范围的特点
四、侵权责任法保障的具体民事权利
五、侵权责任法保障的合法利益
六、关于是否需要区分权利和利益侵害的构成要件
第四节 侵权责任法的渊源
一、宪法
二、法律
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四、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五、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
第五节 侵权责任法的功能
一、救济功能
二、预防功能
三、制裁功能
四、维护行为自由的功能
第六节 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
一、一般条款和类型化的结合是侵权法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采取了“一般条款+类型化”的模式
第七节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体系
一、侵权责任法的体系概述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体系的特点
三、我国侵权法的组成部分
第八节 侵权责任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一、侵权责任法与国家赔偿法
二、侵权责任法与保险法
三、侵权责任法和社会保障法
四、侵权责任法与人格权法
五、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
六、侵权责任法和物权法
第九节 侵权责任法的适用
一、侵权责任法的适用范围
二、侵权责任法的适用原则
第十节 侵权责任法的解释
一、侵权责任法的解释的必要性
二、侵权责任法解释的具体方法
第三章 侵权责任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西方侵权责任法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一、古代侵权行为法
二、近代侵权法
第二节 当代侵权法的发展趋势
一、保护范围的扩大化
二、侵权法功能的扩展
三、侵权行为类型的多样化
四、归责原则的多元化
五、补救手段的多元化
六、精神损害赔偿的强化
七、过失概念的客观化
八、因果关系理论的发展
九、多元化的社会救济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十、两大法系的融和
第三节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历史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侵权责任法
二、新中国侵权法的发展
三、侵权责任法在未来民法典中的地位
第四章 归责原则
第一节 归责原则概述
一、归责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归责原则体系的特点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各项归责原则的地位
第二节 过错责任原则
一、过错责任原则的概念
二、过错责任原则的历史发展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中过错责任的特点
四、我国侵权责任法中过错责任原则的功能
五、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 过错推定责任
一、过错推定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过错推定责任的历史发展
三、过错推定责任与相关概念
四、过错推定的程序和要件
五、过错推定的适用范围
第四节 严格责任原则
一、严格责任的概念
二、严格责任的特点
三、严格责任的历史发展
四、严格责任的归责依据和功能
五、严格责任与过错推定责任
六、严格责任的适用
第五节 公平责任原则
一、公平责任的概念和特征
二、公平责任的历史发展
三、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公平责任的地位
四、公平责任的适用范围
五、公平责任与受益人的补偿义务
六、适用公平责任应考量的因素
第五章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第一节 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概述
一、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概念
二、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分类
三、侵权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
第二节 损害
一、损害的概念和意义
二、损害的本质
三、损害的认定
四、损害的分类
第三节 过错
一、过错的概念和特征
二、过错的形式
三、过错与行为的违法性
第四节 因果关系
一、因果关系的概念
二、侵权责任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
三、因果关系在归责中的作用
四、因果关系认定理论
五、外来因素的介入与因果关系的认定
六、因果关系的推定
七、因果关系的证明
八、结论——关于因果关系的判断
第六章 免责和减轻责任事由
第一节 免责和减轻责任事由概述
一、免责事由
二、减轻责任事由
第二节 受害人的故意
一、受害人故意的概念和效果
二、受害人故意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三、受害人故意的法律后果
第三节 第三人的原因
一、第三人的原因的概念和特征
二、第三人过错的类型
三、第三人原因的责任减免效力
第四节 不可抗力
一、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的原因
二、不可抗力的认定
三、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
第五节 正当防卫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和存在依据
二、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三、正当防卫的法律后果
第六节 紧急避险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二、紧急避险的条件
三、紧急避险的法律后果
第七节 其他减轻或免除责任的事由
一、依法执行职务和正当行使权利
二、受害人同意
三、自助
第七章 过失相抵
第一节 过失相抵概述
一、过失相抵概述
二、过失相抵的理论基础
三、过失相抵的历史发展
四、受害人过错与免责或减轻责任
五、受害人过错的特点
六、受害人过错的性质
第二节 过失相抵的适用
一、对受害人过错程度的判断
二、对受害人过错的两种形态的判断
三、关于受害人的责任能力在过失相抵中的适用
四、过失相抵的具体运用
五、共同侵权和共同危险行为中的受害人过错
六、严格责任与过失相抵
第二编 数人侵权
第八章 共同侵权行为
第一节 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共同侵权行为的概念和本质
二、关于共同侵权行为的本质的探讨
三、共同侵权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四、关于团体致人损害的共同侵权行为
第二节 共同过错的内容
一、共同过错的本质
二、共同过失
第三节 教唆和帮助行为
一、教唆和帮助行为概述
二、教唆行为
三、帮助行为
第四节 共同侵权人责任承担
一、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合理性
二、共同侵权人的责任免除
第九章 共同危险行为
第一节 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一、共同危险行为的概念
二、共同危险行为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第二节 适用范围和构成要件
一、适用范围
二、构成要件
三、免责事由
第三节 共同危险行为的责任承担
第四节 受害人的举证责任
第十章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责任
第一节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概念和特征
一、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与共同侵权行为
二、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与聚合因果关系、累积因果关系
第二节 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的责任承担
一、以累积因果关系表现的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
二、以部分因果关系表现的无意思联络数人侵权
第十一章 数人侵权中的责任
第一节 连带责任
一、数人侵权中连带责任的特点
二、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的区别
三、连带责任的内部分担
四、连带责任人之间的追偿权
第二节 按份责任
一、 按份责任概述
二、按份责任的承担方式
第三编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与适用
第十二章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第一节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概述
一、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概念和特征
二、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三、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分类
四、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与归责原则的关系
五、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原则
第二节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发展
一、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侵权责任法中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特点
第三节 预防性的侵权责任方式
一、概述
二、停止侵害
三、排除妨碍
四、消除危险
第四节 救济性的侵权责任形式
一、概述
二、返还财产
三、恢复原状
四、赔偿损失
五、赔礼道歉
六、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第五节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适用
一、概述
二、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单独适用与合并适用
第十三章 侵权损害赔偿
第一节 侵权损害赔偿概述
一、侵权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二、侵权损害赔偿的功能
三、侵权损害赔偿的分类
四、侵权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五、损益相抵
第二节 财产损害赔偿
一、侵害财产的损害赔偿
二、人身伤亡的财产损害赔偿
三、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和赔偿标准
四、人身伤害导致死亡时的赔偿请求权主体
五、第三人作为赔偿请求权人
六、赔偿费用的支付方式
第三节 精神损害赔偿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和特征
二、精神损害赔偿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三、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四、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
五、精神损害赔偿构成要件
六、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计算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20:19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