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晋国遗址,又称新田遗址,位于山西省
侯马市西北部,汾河萦绕于西北,浍河横贯其南部,西周初年,
周成王分封他的弟弟叔虞于唐,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春秋中叶,
晋景公迁都新田(今侯马)。到战国早期三家分晋为止,新田一直是晋国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的中心。
历史沿革
侯马晋国遗址是春秋时期、晋国晚期(公元前585年至公元前376年)都城新田所在地,经13代国君,直至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在此建都209年。
1952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学家在侯马调查时,侯马晋国遗址被发现。
1956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侯马晋国遗址进行大规模钻探和发掘,发现2组古城遗址,早期有白店古城址,晚期有平望、牛村、台神、马庄、呈王等古城址。
1965年,考古学家在侯马晋国遗址程王路宗庙建筑基址发现了晋国盟誓文字的玉、石片,被称为“盟誓遗址”。
1992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平阳机械厂基建,对侯马晋国遗址铸铜遗址进行发掘。
遗址特点
规模分布
侯马晋国遗址东西横跨9千米,南北宽7千米,囊括了古城遗址、铸铜遗址、庙寝遗址、祭祀遗址、盟誓遗址、制骨作坊、制陶作坊、石圭作坊、墓葬群等。古城遗址包括平望、台神、牛村、马庄、程王、北坞、北郭马、凤城等大小共11座古城址,城墙为夯土构筑,宽度3米—16米不等。其中,凤城古城是三家分晋后晋国君的都城,沿用到汉代,平望、牛村和台神组成的“品”字形古城组(三家分晋前晋君的宫城),北部的平望古城东北角外凸,南北长约1025米,东西宽约 900米;东南的牛村古城东北部呈缺角状,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宽约1100米;西南的台神古城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宽约1250米,这3座古城面积约4.7平方千米。庙寝遗址,即晋国晚期都城新田时期宗庙建筑群遗址,位于侯马市呈王路中段,是侯马晋国遗址保护的核心之一,遗址面积40余万平方米;平望古城内的大型宫殿台基遗址是晋国的“公宫”,即晋公处理朝政的地方,位于侯马市西郊。铸铜遗址、制骨作坊、制陶作坊、石圭作坊散布于牛村古城南城墙外,部分铸铜遗址分布于台神古城南(即白店村西北部)和程王路东段等地,制陶遗址在浍河北岸今新田市场也有分布;祭祀遗址共11处,主要集中有4处,以程王路建筑基址为中心的环形祭祀带可能是晋国的宗庙祭祀区,牛村古城南祭祀遗址,虒祁和西高祭祀遗址,西南张祭祀遗址等;墓葬群主要有上马墓地、下平望墓地、东高墓地、牛村古城南墓地和柳泉墓地等,其中柳泉墓地分布面积较大,墓葬规格较高。
文物遗存
侯马晋国遗址发掘遗迹共40余处,其中古城遗址10处、宫殿台基4处、宗庙建筑群1处、手工业作坊遗址6处、祭祀坑带11处、墓地8处。出土各类文物10万余件,种类包括有䦆、斧、凿、削、空首布、镞等铜器,刀、锥、簪、梳等骨器以及100多块铜锭、铅锭、铸铜生产工具等。铸铜遗址是晋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土有陶器、铸铜陶范以及骨、石、角器等。出土器物中以陶器为最多,复原陶器105件,种类有鬲、盆、豆、罐、壶、甑、钵、盂、釜、鼎、鉴、簋、杯、盘、器盖及瓦等。陶范约3000块左右,能够辩认器形的约700件,能配套的约15套,器形有鼎、钟、环、簪、合页、带钩、削、匕、镞、戈、铲、当卢、盖弓帽等,花纹有夔龙纹、蟠螭纹、云雷纹、环带纹、垂叶纹、鱼纹和兽纹等。盟誓遗址中有400多个土坑,坑内葬有牛、马、羊和玉币等物,其中41个坑内出土了1000余件盟书,即“侯马盟书”。此外,还出土1对铭文相同的“徐王庚儿自作鼎”等。
研究价值
侯马晋国遗址的古遗址群规模大、类型完整,遗址分布各自具有一定的位置和范围,又相互关联,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古文化整体,展示了晋国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等,为全面研究先秦社会变革和晋国社会经济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侯马晋国遗址“盟誓遗址”的发现和“侯马盟书”的出土,为中国古代举行盟誓提供了实物见证。
保护措施
1961年3月4日,侯马晋国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冬,根据《晋国遗址保护规划》的要求,侯马在实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工程时,将侯马晋国遗址之一的庙寝遗址建成为一处遗址公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在建设过程中对遗址夯土采取外扩、垫高各50厘米的方式进行保护,对其余部分进行了绿化。在公园中北部一块大型夯土台基一周,修建了石刻围栏,刻绘了从“叔虞封唐”到“三家分晋”这一时期发生在晋国大地上的历史故事。
2003年,根据《晋国遗址保护规划》的要求,在侯马市平阳机械厂生活区修建了铸铜遗址公园,公园除一般的绿化外,根据考古研究的资料,结合冶金学和工艺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复原了铸铜作坊遗址和铸铜工艺流程,通过8组人物塑像,展现了祖先从选土、和泥、刻范、浇铸、打磨到器物成型等制作陶范和铸造铜器的全过程。同时用长廊的形式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陶范和晋式铜器,并对铸铜工艺流程进行了形象的说明。
2003年,临汾市人民市政府建成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该馆位于侯马市市府西路,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
2008年,山西省文物局制定的《侯马晋国遗址保护规划》,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根据《侯马晋国遗址保护规划》的要求,结合侯马城市规划,建成了庙寝遗址公园,铸铜遗址公园和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
2021年10月12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四五”时期大遗址。
历史文化
晋国文化
西周初期分封在山西南部的晋国,前后延续600余年,到了东周时期已是中原地区强大的诸侯国,作为“春秋五霸”之一,晋国号令诸侯长达一个半世纪,由立国之初的“方百里”,发展成为囊括整个山西、并延展到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等地。
文献记载,在山西这块土地上很早就有一个古唐国,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唐尧时代,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武王克商,周朝建立,为了加强王室统治,镇抚原有邦国,推行封邦建国制度,把同姓王族、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陆续封往各地,形成了以王畿为中心,众多诸侯拱卫的局面。但过了两年,周武王驾崩,年幼的周成王继位,由周公摄政辅佐。成王初年,唐国参与叛乱,周公率军讨伐,灭唐后不久,周成王即把其弟叔虞分封于此。唐叔虞之后,其子燮父即位,又把都城迁到了“晋”这个地方,改国号为晋,晋国长达600余年的历史序幕也从此拉开。
公元前585年晋迁于新田(侯马市),直到公元前475年晋国霸业结束。一代强晋于公元前376年被韩、赵、魏瓜分。在此期间,政治上,在废除分封制、世卿世禄制的社会改革中,产生了君主集权的郡县制、官制和地主阶级的法制,为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集权制政体奠定了基础;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促使农业、手工业、商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侯马晋国遗址位于山西省侯马市西北部,
汾河萦绕于西北,
浍河横贯其南部。
交通
途经侯马晋国遗址的公交线路有侯马公交1路、侯马公交3路、侯马公交30路、侯马公交8路等。
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入选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