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港镇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下辖镇
侨港镇,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下辖镇,地处银海区南部,南临北部湾,东、西、北面与银滩镇接壤,辖区面积1.1平方千米,陆地面积0.6平方千米。1979年6月,设立华侨渔业公社。1984年,改置为新港镇。1987年,更名为侨港镇。2018年末,侨港镇户籍人口有17325人。截至2020年6月,侨港镇下辖3个社区和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侨兴路1号。
建置沿革
1979年6月,设立华侨渔业公社。
1984年,改置为新港镇。
1987年,更名为侨港镇。
行政区划
2017年末,侨港镇下辖3个社区和1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侨港镇下辖3个社区和一个行政村:侨北社区、侨南社区、侨中社区、亚平村;镇人民政府驻侨兴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侨港镇地处银海区南部,南临北部湾,东、西、北面与银滩镇接壤,辖区面积1.1平方千米,陆地面积0.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侨港镇地形为比较平坦的海滩滩涂,南面临海。
气候
侨港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9℃,极端最高气度37.1℃,极端最低气度2℃,一年四季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7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09小时,年平均太阳总辐射111千卡/平方厘米。
自然灾害
侨港镇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10级以上每10年6次。2002年,台风灾害最为严重。
人口
2017年末,侨港镇总人口1.8万人,归侨、侨眷占95%。
截至2018年末,侨港镇户籍人口有17325人。
经济
侨港镇经济主要是以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和旅游商贸。
2017年,侨港镇拥有大小渔船近千艘,年捕捞量10多万吨;有20多家海产品加工企业,是广西乃至全国的渔业重镇。年内,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3亿元,农(渔)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60元。
2017年,侨港镇投入1亿多元,更新改造16艘大功率钢质渔船,全镇具备深海作业能力渔船500多艘,其中有39艘办理南沙捕捞作业证。协调有关部门投入200多万元对坍塌的渔货交易码头进行修复,优化鱼货交易环境,全年鱼货交易量30多万吨,实现产值20多亿元。广西海洋集团与斯里兰卡、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签订渔业合作协议;钦国公司投资3.5亿元,在非洲毛里坦尼亚建设远洋渔业合作基地和远洋船队。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侨港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1600人,专任教师120人;小学1所,在校生1996人,专任教师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310人,专任教师8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财政投入6万元。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侨港镇有文化站1个,有镇文化活动中心2个;文化公园1处,村文化活动中心4个;农家书屋1个,星光老人之家1个;各类图书宝5个,藏书10万余册。具有浓郁疍家特色的咸水歌对唱最为有名。
2011年末,侨港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镇级篮球场2个,看台设座椅800多张,有健身活动中心2处,100%的村、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年年开展休渔期足球、篮球、端午节龙舟赛等体育活动。其中端午节龙舟赛是侨港镇人民最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侨港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6个,床位34张。专业卫生人员30名,其中执业医师18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注册护士21人。
社会保障
2017年,侨港镇为160户普通困难家庭发放困难补助57.6万元,为68户低保边缘户发放救济款30.87万元,为311名原参加渔业生产集体劳动、达到60周岁的老归侨发放每月200元的生活补助。重大节日走访慰问特困供养对象、孤儿、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普通困难家庭等并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共7.27万元,为困难户、低保户、百岁老人、优抚对象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0.75万元,为孤儿发放每人每月600元生活补助,为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6.38万元,为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7.74万元,为5户特困人员申请医疗救助0.36万元,为11户困难家庭申请临时救助4.35万元。用好中国侨联5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建设小港堤休闲区,通过出租收益长期为20户困难归侨每月增加453元的生活补助。对考上高中、大学的归侨子弟实施奖励,共发放奖励金3万多元。年内新增就业34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8人,技能培训135人。社会保险参保率95%,办理医疗保险2.03万人。投资约6000万元建设的华侨医院异地搬迁项目正在进行外墙装修。投资6500万元建设的侨港中心幼儿园和华侨小学改造秋季学期投入使用。
侨港改造
2017年,侨港镇投资约2亿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的侨港镇启动区项目已动工建设。与此同时,完成全镇范围建筑、土地及其他资产调查和群众居住状况、就业问题以及侨港改造意愿等基础性工作摸底;完成侨港改造一期(约33.33公顷)范围概念性规划并上报北海市规划局;公租房实际共有房间1892套,选房1111户1848套,选房率98%。入住948户1433套,入住率75%,有效解决了归侨群众居住安全问题。
村镇建设
2017年,侨港镇开展“城乡环境提升年”和“创城”活动,以“垃圾不落地、银海更美丽”为载体,加强群众环保意识,强化路面保洁。年内,全镇投入100万元完善环卫设备设施,新划一批交通标志线、150个机动车停车位、13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增设一批道路标志标识牌,新建2个停车场;投入50万元,建设小港海堤街休闲区;投入56万元维修港口路、补种绿化树;投入12万元改造侨港文体公园;拆除违章建筑130处、面积4500平方米;整治违规车辆4000余辆次;协调有关部门投入3000万元实施渔港污水截流工程;设立3座环保移动公厕;与沿街商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
交通运输
侨港镇境内有四川南路、滨海路、美景路、港口路4条道路交会,距北海国际航运码头1千米,距北海火车站3千米。
2011年末,侨港镇境内有电建渔港,分大小两个渔港,渔船容量为800艘。
2011年末,侨港镇区主要道路8条,总长度8千米,铺筑面积86352平方米,公共交通有5路公共汽车往返市区,3路公共汽车穿境而过,日均客运量3000余人次。
历史文化
侨港镇为安置20世纪70年代末回国的越南归侨而设,安置地位于电建渔港,故称侨港。
1978年,由于越南黎笋当局亲苏反华,导致大批华侨回国,中国政府本着“一视同仁,不予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方针,为难民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和必要的就业机会,扶持和鼓励其发展生产,提高其自食其力的能力。
1979年6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难民署共同出资建立了难民安置点——华侨渔业公社,安置难侨7700多人,这便是侨港镇的前身。
20世纪70年代末起,为了帮助从越南归国回到北海的8000多旅越难侨发展生产建设家园,中国政府拨款2908万元人民币,联合国难民署资助785万美元,建起52幢1000多套居民楼,总建筑面积93739平方米,并相继配套建设了学校2间,渔港、船厂、渔业生产公司以及供水、供电、道路街道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风景名胜
侨港镇开发了融汇疍家(渔家)风情、海滩休闲度假内容的旅游项目,2000年筹资改造了两千米中越风情街。
荣誉称号
侨港镇曾被联合国难民署官员赞誉为“世界难民安置的光辉典范”。
2009年,侨港镇被评为“全国文明镇”。
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北海市科学发展进步乡镇”。
2017年8月28日,被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2019年12月24日,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
2021年8月,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2021年12月,入选拟推荐命名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街道)公示名单。
2024年1月,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5 13:30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