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草附木,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cǎo fù mù,意思是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
凭借他人势力,
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
依靠别人。出自《巫庙》。
五代·王周《
巫庙》诗:“日既恃威福,岁久为精灵,依草与附木,诬诡殊不经。”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
流配军人都来依草附木。
明·翟祐·《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冯大异,名奇,吴、楚之狂士也。
恃才傲物,不信鬼神,凡依草附木这妖,惊世而骇俗者,必攘臂当之。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四一回:水夫人笑道:“这是昨夜红光惹出来的事了。九流之中,最多
奸人,依草附木,怎便与他认识起来?”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精与魅不同:山魈厉鬼,依草附木而为祟,是之谓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