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怨。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古人(懂得)眼睛不能看到自己(的仪容),所以要用镜子来照看自己的脸面;(自己的智慧)不能知道自己(的作为是否得当),所以要用道义来匡正自己(的行为)。所以镜子如实地反映人的脸上的污点,并不是镜子的罪过。道义来显示人的行为有过失,不应该受到抱怨。眼睛不依靠镜子,人就不能整饰仪容;自身失去道义就不能知道自己迷乱。西门豹的性情急躁,所以常常佩着一条软而韧的熟牛皮带,以(警醒自己)不要性急;董安于的性情迟缓,所以常常佩着一张绷得紧紧的弓弦,以(勉励自己)不要迟慢。因此能用有余来补救不足、用长处来补助短处的就可以称为明主。
韦,
熟皮。因其性柔韧,性情急躁的人佩在身上,以此来提醒自己要像熟牛皮那样软韧,诸事不可急躁: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
屈原曾在《楚辞集注·离骚》中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用“江离与辟芷”为披,用“秋兰”这种秋天开花的兰草为佩,其用意不难知之,诗人也是在提醒自己要时刻像香草那样高洁,保持高尚的品行。我想,不管是“佩韦以自缓”还是“佩弦以自急”,还是像屈原所说的那样,这都充分体现了古人对高尚品格追求的执着和无穷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