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德罗·巴拉莫
胡安·鲁尔福创作中篇小说
《佩德罗·巴拉莫》(Pedro Paramo),是墨西哥作家胡安·鲁尔福创作的中篇小说,1955年首次出版。
内容简介
胡安·普雷西亚多的母亲在仙逝前留下话,叫他到一个荒无人烟的科马拉村庄,寻找他的父亲,名字叫佩德罗·巴拉莫的人。随后,一个奇迹般的世界也出现了。胡安·普雷西亚多进村找到了赶驴人介绍的爱杜薇海斯太太,这位太太告诉他,带他进村的赶驴人已经去世了。就是说,胡安·普雷西亚多碰到的是一个鬼魂。在科马拉此后的日子,胡安·普雷西亚多日日夜夜与游荡在村子里的鬼魂打交道——因为村子里的人死后没人为他们超度,他们的魂灵升不了天堂,整日在村子里游荡。他知晓科拉马的故事,知道了地主佩德罗·巴拉莫有数不清个孩子。在小说结束的时候,读者才知道,来科拉马寻找父亲佩德罗·巴拉莫的胡安·普雷西亚多也变成了一个游荡在村子里的鬼魂。这一刻让人惊呆了,这是一个死亡的村子,所有的故事和交谈都在鬼魂之间展开。
创作背景
胡安·鲁尔福说:“当我回到童年时代的村庄时,我看到的是一个被遗弃的村子,一个鬼魂的村子。在墨西哥,有许多被遗弃的村庄,于是我头脑里便产生了创作《佩德罗·巴拉莫》的念头。是一个这样的村庄给了我描写死人的想法,那里住着可以说是即将死去的生灵。”
一种新的小说世界观在这一瞬间冒出来了,他要写一个村庄的故事,“在那里说话的,生活的,活动的人物,都是死人”。
人物介绍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该作描述胡安·佩德罗试图完成母亲的遗愿,寻找他的生父佩德罗·巴拉莫,于是读者跟随着他进入虚构而叫人心酸的科马拉荒原。科马拉从前一派生机,而在胡安眼中却是一片荒凉,环境的恶劣和人物的悲惨命运都是卡西克主义导致的直接结果,也体现出佩德罗仇恨与膨胀的物欲。卡西克主义在墨西哥的广大乡村横向霸道,科马拉作为一个缩影,所有人物的命运都以悲剧结尾。鲁尔福不断地变换人称视角,将每一个人物的形象塑造的具体生动,通过时空交错和闪回等方式,勾勒出一座人间地狱。通过“我”的所看所听,向读者交代绝对主人公佩德罗·巴拉莫的故事。佩德罗位于罪恶的中心,法律由他制定,他垄断科马拉的政治和经济为个人谋取利益。《佩德罗·巴拉莫》是鲁尔福对卡西克主义的控诉。
艺术特色
该作几乎一半关于死亡的暗示是借对话推进的。除了能够借助对话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也能通过对话展现故事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
贯穿该作的对话、独白、呓语、意识流形成小说多层次的叙事结构。这些“低声细语”如同游荡的亡灵间的窃窃私语,使读者随着阅读的推进,在某一瞬间突然意识到科马拉其实是一个亡灵的村庄,作品中的人物皆是死去的人物。当“我”被这些窃窃私语杀死以后,叙述便不再采用胡安·普雷西亚多第一人称,转而采用集体第三人称。
作者运用了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写作特征,创作活动自由自在的安排在一种时空交错的世界中,毫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比如小说的第二章,主人公刚来到科马拉村庄受到母亲曾经的挚友爱杜薇海丝太太的接待,两个人的聊天进行到一半突然插入主人公父亲小时候的生活场景,之后又跳转回来,两个人继续聊天,随后场景又转换到主人公父亲最钟爱的儿子米盖尔·巴拉莫的死亡。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独白、私语等非传统写法,充分展现了拉美文化的开放性。
作品影响
《佩德罗·巴拉莫》是胡安·鲁尔福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不仅立意深刻,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富有新意,迄今仍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小说之一”,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作者因此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1970年获墨西哥国家文学奖,198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利亚斯王子文学奖。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胡安·鲁尔福(1918~1986)墨西哥小说家,生于哈利斯科州的萨尤拉。鲁尔福一生中,也只完成了《燃烧的原野》《佩德罗·巴拉莫》《金鸡》这三部作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49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