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组合
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
作物组合是一定地区范围内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主要反映种植业内部结构和农田利用特点,体现各种农作物间的内在联系。作物组合与地区自然生态条件、熟制种类、复种指数、轮作特点等密切相关。同时受技术经济条件和国民经济与市场需要的影响,并随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变化。一个地区的作物组合搭配得当,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地域差异很大。
简介
指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例及其分析方法,又称为作物构成。它反映种植业的内部结构和农业土地利用特点,体现各种农作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由美国学者J.C.韦弗提出的一种分析方法。任何一个地区的作物组合均与作物的熟制类型、复种指数、轮作方式和农业经营特点等关系密切,是制定农业生产规划、农业生产计划和研究农业布局耕作制度必须考虑的内容,是种植业地理的重要内容。
形成因素
形成一定地区作物组合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对种植业生产的需要,尤其是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条件下,市场的需求对作物组合起着很强的支配作用。一地的作物组合也要取决于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情况。
作物组合搭配对病害的相克根据不同作物主要病害病原菌的种类,生物学特性和发生流行规律,选择发生不同病害的作物进行组合搭配,使之在田间形成病害传播的隔离带,起到对病害的物理阻碍作用和稀释病原菌等作用,减轻病害的发生危害.目前主要搭配组合有玉米与马铃薯,油菜与蚕豆,大麦与小麦等.
研究意义
①作物组合是研究种植业的结构状况以及各种作物在种植业中地位的常用基本指标。在种植业占优势的农业区,作物组合中比重高的几种作物往往是该地区的农业主导部门,其经营方式、生产水平对整个农业生产具有很大影响。韦弗1954年曾用一种标准偏差公式来分析20世纪40年代美国中西部的作物组合和牲畜组合,并以此明确农业的主导部门,划分农业区域。②作物组合是研究农业发展方向的一个指标。作物组合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根据各地不同时期的作物组合的分析,可以发现各种作物在农业中存在一定的消长规律,研究其发展变化趋势是决定农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③作物组合是农业协调发展和专业化生产的辅助指标。通过作物组合的分析,有助于检查各种作物的比例关系是否恰当,揭示种植业结构和布局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经营的改进意见,以求作物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某种作物的专业化程度,既从产品的规模和商品率反映出来,也从它在作物组合中的地位反映出来。④研究作物组合,可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在研究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作物组合方案,改善种植业的结构和布局,能够避免农业生产的片面发展,有利于农业的生态平衡,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30 18:25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成因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