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格
汉语词汇
作格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作格语言(ergative language)中,指那些不及物动词的主语和及物动词的宾语在语法或形态上相同的语言。英语通常并不被认为是典型的作格语言,德语,意大利语则被认为是典型的作格语言.在英语中,作格结构虽然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正因为它在中动句等小句中的出现,使得英语句法语义关系的识解更增加了一层复杂性.这突出表现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出现的二语习得者对作格结构的不了解,以及把作格动词都当作及物动词用的过度推广现象.这也成为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作格的热点。
术语解释
界定
系统功能语法的视角分别进行了阐述.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他们的阐述一方面没有完全离开转换生成语法的语言观,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系统的观念。
分类
Simon C. Dik是荷兰功能语法
例1 (a)John moved the rock. (b) The rock moved.
Halliday从语义关系的视角出发,认为作格小句分析与及物小句分析并不一样.作格小句所关心的是小句有没有致使语义,而及物小句关心的是过程类型,以及过程涉及的参与者和所在的环境。Halliday 将及物性分析和作格分析看作是两种互相补充的分析方法。作格小句的分析重点是某实体属于某动作或状态的外部原因是否存在。但是对于同一个小句,Halliday也用及物和作格同时进行分析。如例句:
The lion chased the tourist.
及物性分析 动作者(Actor) / 目标(Goal)
作格性分析 施事者(Agent) / 中介(Medium)
从此类小句的分析来看,系统功能语法并没有将作格小句与及物小句看成是相互补充的体现形式,而是相互重叠的.究其根源,及物性和作格性并不是同一层次上的成对概念,他们处于不同的概念系统中,因而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上会出现重叠现象。及物性分析中的过程类型以动词的语义为标准,属于深层语义的范畴;参与者和环境成分则是在词汇语法层上的分析.因此在处理复杂的语义结构时,及物性分析并不能完全展现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作格性分析可以展现动作的发生是否属自主进行的或是由外力引起的.照这样的逻辑进行推理,作格分析在系统功能语法分析中的地位就是在及物性分析不完全时的补救分析手段。
比较
动词词性
作格动词,ergative verbs,又叫非宾格动词,来源于希腊词“cause,bring about,create”(Lyons,1968:352),其核心语义“causative”,使具有使役义。作格动词指那些不及物动词的主语和及物动词的宾语在语法或形态上相同的语言,换言之,作不及物动词用时其主语相应于其做及物动词上的宾语。
(1a)George shattered the mirror.(S+V+O)
(1b) The mirror shattered. (S+V)
(2a)张三打碎了镜子。(S+V+O)
(2b)镜子打碎了。(S+V)
两句在语义和句法上表现出的紧密关系,我们称之为“作格关系”。而某论元既能放在主语位置又能放在宾语位置的现象则被称之为“作格现象”。从上述例子我们也可看出,句式使役转换是验证作格动词的最佳手段。
动词的分类有多种,从其意义功能来说,主要划分为六种:物质过程,心里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动词.所有六个过程中,当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参与者时,及物性分析往往和作格分析在小句的句法语义分析上重合,主语与施事,延及项与受事重合,过程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参与者并且在小句的体现形式上只出现受事的时候,小句的及物性和作格性分析成分就不完全重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1 17:45
目录
概述
术语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