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伦理思想是佛教有关道德理论、道德观念、伦理规范以及道德实践的教义学说。佛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佛教的戒律和清规中。其思想是在佛教氏期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早期佛教注重个人的解脱,故其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偏重于个人的身心修养,以五戒(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不邪见)为基本道德信条,以求得阿罗汉果为其最高道德理想。
大乘佛教除了追求个人解脱外,还强调“普度众生”,一方面吸收
小乘佛教的伦理学说和道德思想,另一方面强调“六度”即六种到达涅槃彼岸的方法和途径,又称“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摄”,即四种与众生相处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布施摄随众生所喜而施财或法,爱语摄随众牛根性善萏慰喻,利行摄做利益众生之事,同事摄 与众生同处,随机教化,称之为“菩萨行”以慈悲为道德原则,认为菩萨必须具有“大慈大悲怜悯众生,为解救苦难众生而甘愿下地狱”的道德精神,以求成佛为最高道德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