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掌参,别名有掌参、阴阳参等,佛手参为
兰科的
多年生草本植物,形态宛似一个手掌。生于海拔3100~4000m的山坡林下或草地上。产于西藏、青海等地,生长缓慢而显得十分珍贵,尤以青藏高原所产为佳,有“不老草”之称。
呈卵状椭圆形,长2~3.5cm,下部形如手掌,指状分裂。稍扁,裂片细长。表面皱缩,淡黄色,有时茎痕周围有一褐色环。质坚硬;断面白色或黄白色,胶质样。气无,味淡,嚼之发粘。以完整、色淡黄白、质坚实,半透明者为佳。因形状酷似僧侣手掌而得其美名。
相传,玉龙山下有一对夫妇,久婚未得子女。一日,去祭拜玉龙山自然神,途中遇到一位东巴,东巴给两位做祭祀后指点说,只要吃了玉龙山上的一种状如佛手的野菜,定能生育。食后,果然生下了子女8个。
佛掌参为兰科的多年生草木植物。佛掌参又名手掌参,佛手参。生长于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海拔3500—4000米范围内无污染地区,高20-60厘米。茎直立,下半部有叶3至5片,条状舌形,或是狭舌状披针形,基部半抱着茎杆。花为
总状花序,顶生,密集的许多少花,排列成圆柱状;夏季开花,淡红色,有的淡红含紫。块根椭圆,肉质,长约1-2厘米,分裂成4至6只长短不齐的细根,形态宛似一个手掌,人们加以神化,故名“佛掌参”。它的别名很多,有叫“佛手参”、“掌参”、“手儿参”、“阴阳参”,等。产于峨眉山峰顶,仅金顶、干佛顶、万佛顶的岩坡上、灌木林间、箭竹丛中稍有分布,资源稀少。
补气养血、补肾润肺、生津止渴,和中安神,强身壮阳,能有效缓解
神经衰弱;可增加脑循环、健脑增进记忆、抗疲劳促进性腺功能、提高免疫力、有助抗老防癌,适用于肺虚咳喘,病后体弱,慢性肝炎,也可用于久泻,白滞和乳少,《本草纲目》曰:“其可补阳血虚火,壮阳固精,强身益髓等”,被誉为“神奇的不老草”和“沙漠人参”。
佛掌参性温,润、味甘有补肾益气、生精润肺、固本养生强壮肌体的功效,是绿色的纯天然植物。 含有人参皂角苷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入酒或煲汤可补气、安神益智、润肺、益气活血、增加脑循环和增强记忆力;另对于
女性更年期等诸多症状,如失眠健忘多疑心等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佛手参各地药志多有记载。如《东北药植志》记载:此药泡酒饮用可作强壮强精用;《中国药植图鉴》记载:“可消瘀止痛,治
跌打损伤;《陕西中草药》记载:可滋补强壮,补脾润肺,安神镇惊,益气止痛,能医治身体虚弱、
神经衰弱、劳伤、咳嗽、气喘等。《
四川常用中草药》记载:可补血益气,生津止渴,治虚劳羸疲、缺乳汁。临床应用;①治病后身体虚弱,可用佛手参9g水煎服用;②治久泻、失血、血带,可用佛手参9g研末内服,每次3g,每日2次,亦可水煎服用;③佛手参可治肝炎,用佛手参、黄精各适量,制成糖浆,每次服10~15ml,每日3次;④用佛手参、苦参、地丁各等量,每次9g水煎服,每日2次,可治布鲁杆菌病。
可用于
肝郁气滞所致的肋痛、胸闷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腕腹胀满、胃痛纳呆等症。对咳嗽日久而痰多者有特殊功效。使用方法:煮水、入药、浸酒。用量:入酒每3斤20克,煮水每天5-7克,入药随方剂量。
佛掌参含有人参、皂角苷、多种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成分。其性温润,味甘甜,有补肾益气、润肺利气、安神增智的功效,常食佛手参可以延缓衰老、增加脑循环、增进记忆、提高免疫力、抗疲劳、促进性腺,因而有“不老草”之称。
佛掌参的食用方法很简单,可浸酒、煲汤等食用。佛手参就如山药一样,也可白灼清炒。 可以泡酒煲汤煎服炖肉。入酒每1000ml酒用20克;煲汤与炖肉5-7克;泡茶适量。佛手参就如山药一样,也可白灼清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