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掌,又称“佛手雕”,是一件三维图像化
微画雕艺术作品。它是用一块寿山石中叫杜林石的石种雕刻而成,大小15.0×7.5×4.0㎝,色呈橘皮红杂以桂花黄。因外观似佛掌而名之。佛掌的真正内涵在于其掌心中用极细微的尖刀雕刻了一个
佛教中的所谓“
极乐世界”,就在这个“极乐世界”下端微刻了“佛地论” 等佛经, 介绍何谓“菩萨”?强调:“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带给人至善教育。
微画雕《佛掌》不论从其内涵还是艺术造风格都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不失为一件难能可贵的艺术作品。
简介
作品创作由来
1997年11月15日有幸参观了无锡
灵山大佛的开光仪式,这尊宏伟庄严的大佛由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自主持下建造起来的。佛手广场行道的左侧,见到有“
天下第一掌“之称的”佛手“,是按灵山大佛右手复制铜质手掌,是灵山大佛景区香火最旺的景点之一。灵山大佛旅游归来后,带回的几个旅游记念品“佛手”被亲朋好友作为佛的象征,有的还在“佛手”前
敬香、
祈福,表达对佛的崇敬,于是便萌发出要去雕刻一件能表达“佛掌”真实含义的想法…
为寻找一块恰当
寿山石的原料当做雕刻材料;可真
煞费苦心,一次在寿山石集市市场寻觅时,突然下起了暴雨,集市是露天的,人们纷纷逃避,我也跟着人群躲在某处屋檐下。此时我的眼晴突然发亮,发现身旁一老者手上拿着一块略大于人
手掌的寿山石原坯,这难道不就是“梦里寻他千百度”的“佛掌”材料吗?于是我用较高的价钱向他买下了。
初山先生经过三年多努力,这件艺术作品“佛掌”终于雕刻完成了。
赏析
外观
艺术作品“佛掌”外观极似手掌,手指之间,被膜连成一片,
掌心及上部呈现出大千世界的美丽景像,顶端天空红光普照,启示吉祥。尤其让人注目的是掌心用极细微的尖刀雕刻了一个佛教中的所谓“极乐世界”,令人向往。细读其下端微刻的“佛地论” 等佛经,顿有所悟。
佛掌另一面其造型基本保留原色彩,只见丹霞奇峰被时隐时在
佛光普照中,让人不由得产生了对佛的崇敬,在宁静、祥和、清心、向往中领悟
禅机愉悦。
佛掌的印相为“
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令众生无畏无惧。因“佛手”与“福寿”谐音,所以有摸佛手增福添寿的说法。“好运摸佛掌”使人人得以与佛亲近,祈佑平安。
“极乐世界”
艺术作品“佛掌”掌心中的精微雕刻的“极乐世界”,极为吸引人的
眼球。
“极乐世界”,
梵文:Sukhāvatī,音译为须摩提,又称“
西方极乐世界”、“安乐世界”、“西方净土”、“阿弥陀佛净土”,是
佛教中阿弥陀佛成佛时依因地修行所发四十八大愿所感之庄严、清净佛国净土。
“世界”者,世指时间,界指空间。时空交融,故称世界。
“极乐”者,梵语“须摩提”译中文名也。或译安养、安乐、清泰等。名虽有殊,皆极乐义。《要解》谓极乐世界:“乃永离众苦,第一安隐之谓。”众苦者,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苦也。娑婆有此八苦,极乐则永离。安隐者,安泰而无任何隐忧之谓。极乐世界是第一安隐之处。
《
佛说阿弥陀经》载明彼佛土以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这里的“极乐世界”不是众佛聚会的场所,而是普天下民众向往居住的理想场合。在这个“极乐世界”里,佛中有民,民中有佛,将佛教含义引伸扩展开来。正如
释迦牟尼佛于净土诸经中所阐述的那样,他将极乐世界介绍给本土众生,说其位于此界西方,依于阿弥陀佛于因地为法藏比丘时所发之四十八大愿而成,已历十劫时间,距此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土之遥(一佛土涵盖一三千大千世界,相当一个
银河系)。虽相隔如是不可思议,然而在念佛往生之人,因有佛菩萨威德神力方便接引,一弹指顷即可到达,各依所作业品而皆往生,于彼土进修佛道。
佛经微刻
在这个“极乐世界”下端,微刻了“佛地论” 等佛经, 介绍何谓“菩萨”?强调:“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带给人至善教育。
微刻全文如下:
佛地论曰:佛者,觉也,觉一切种智,复能开觉有情。如睡梦觉,故名为佛。牟子曰:佛者谥号,犹言三皇神五帝圣也。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佛之言觉也。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不染,在祸无殃,欲行则飞,坐则扬光,故号为佛也。”《翻译大论云》:秦言知者,汉言觉也。僧肇曰,佛者,何也?盖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 其道虚元,故已妙绝常境。心不可以智知,形不可以象测。同万 物之为而居不为之域处言数之内而至无言之乡。非有而不可为无,非无而不可为有。寂寞虚旷。物莫能测。不知所以名。故强谓之觉。又曰:诸佛法身有二种义,一者真实,二者权应。真实身,谓至极之体,妙绝拘累,不得以方处期,不可以形量限,有感斯应,体常湛然。权应身者,谓和光六道,同尘万类,生灭随时,修短应物,形由感生,体非实有。权形虽谢,真体不迁,但时无妙感,故莫得常见耳。
细读此佛经微刻,不难发现这里实际上分五段进行阐解,其资料来自《佛地论》、《
牟子理惑论》和《翻译大论云》中,能如此高度概括的摘录,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说明微刻者怀禅先生学问造诣深厚,而其微刻功力也为这件
初山微画雕艺术作品《佛掌》增色不少。
创作完成后
艺术作品“佛掌”创作完成后,创作者把它当做一件心爱之物,常焚一柱香在“佛掌”前,领悟佛的至善教育。
中国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净气、
焚香抚琴、吟诗作画和焚香静坐健身的习俗。焚香习俗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经久不衰,给无数的焚香者带来幸福与追求。
焚一柱香在“佛掌”之前,既可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又可静心接受“佛”带给人至善教育的熏陶。进而优化自己理智、情感和能力达到圆满境地的人格,又何乐而不为呢!
艺术作品“佛掌”也常被亲朋好友借去供奉,当他们遇到困惑时,借助对“佛掌”的感知,而达到心理暗示的作用。这种对“佛掌”的感知而构成自我暗示,往往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所以有人说这件“佛掌”有灵性、佛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微画雕“佛掌”仅仅只是一件艺术作品。所谓“心诚则灵”,对上述这种说法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是一件很受人欢迎的艺术作品。
作品发表后,其评论文章多集中在雕刻艺术中,大家可以从一些网站上了解到,这里不重复了。
作者简介
初山,曾用名邵山,出生于福州马尾
朏头村,现已退休居福州市鼓楼区。 八十年代开始便致力于
微观雕刻艺术的研究,走出一条用现代画技巧来表现文化、历史、社会、人生和科普知识的初山微画雕技法。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每个作品都流露出鲜明的个性。其作品文化底蕴深厚,深受艺术爱好者推崇和喜爱。 近期作品有《
神女雕》、《
三山缱绻几千秋》、《
岁月雕》、《
虎踞龙盘话古城》、《
人生难得一知音》、《
阿房宫雕》和《
白牡丹养生瓶》等。(详见初山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