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汉语
常用字(一级字),读作fú,最早见于《诗经》,其本义为看不清楚,又可以引申为慈悲等义。“佛”又读作fó,是译音用字,是梵语佛陀的省称,意为觉者,是佛教徒对修行成功者的称呼。
字源演变
形声字。人(亻)表意,表示人对事物看不清楚;弗(fú)表声,弗有不正而使其正义,表示佛是看不清楚而想看清楚。本义是看不清楚。由“人”和“弗”构成。“弗”字有不是的含义,整个佛字的意思是不是普通人。它指修行圆满的人,特指释迦牟尼。
佛字始见于篆文(图形1)。篆文作图形1,由“人”、“弗”二字构成。弗,声符,注明音读。隶书、楷书承之而定体。在六书中属于形声。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见不审也。从人弗声。敷勿切
说文解字注
(佛)仿佛也。
依玉篇。与全书例合。按髟部有髴。解云。髴、若似也。卽佛之或字。
从人。弗声。
敷勿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古文〕仏《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符勿切,音咈。《说文》:见不諟也。
又仿佛亦作彷佛,髣髴。扬雄《甘泉赋》:仿佛其若梦。班固《幽通赋》:梦登山而迥眺,觌幽人之髣髴。《汉书》作仿佛。
又捩也。《礼·曲礼》:献鸟者,佛其首,畜鸟则勿佛。注:恐鸟喙害人,为小竹笼,以捩转其首也。
又逆也,戾也。《礼·学记》: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扬子《法言》:荒乎淫,佛乎正。与拂同。
又辉粲貌。黄香《九宫赋》:银佛律以顺游。
又三佛齐,佛郞机,柔佛,皆外国名。
又佛桑,花名。
又姓。明佛正。
又佛佗。佛者,觉也。以觉悟羣生也。
又《集韵》《正韵》蒲没切,音浡。兴起貌。《荀子·非十二子篇》:佛然平世之俗起焉。与浡勃通。
又《集韵》《韵会》《正韵》同弼。《诗·周颂》佛时仔肩。毛传:佛,大也。郑笺:佛,辅也。
又叶方味切,音废。《前汉·司马迁叙传》:学微术昧,或见仿佛疑殆匪阙,违众忤世。哀帝时,博士弟子秦景,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中土未之信。迨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以问於朝。傅毅以佛对曰:天竺国有佛,卽神也。帝遣中郞蔡愔及秦景使天竺求之,得佛经二十四章,释迦立像,倂与沙门摄腾,竺法兰东还。以是考之,秦西汉知有佛久矣,非明帝始也。
又古本《列子周穆王篇》,西域之国有化人,无西方圣人名佛之说,独《仲尼篇》载孔子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盖假借孔子之语也。《字汇》沿《正韵》,改化人为圣人,非。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中上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