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诚(1884─1910),又名仲勉、淑潢,字简斋,号思父,今
麻城市张家畈镇人。1910年2月5日逝世。
余诚(1884─1910),又名仲勉、淑潢,字简斋,号思父,今
麻城市张家畈镇人。父名雅诗,清太学生,痛恶官场陋习,放弃功名,到河南经商。余随父在商城读私塾。
1895年,余回故乡,从族兄浩吾读书。听浩吾讲述戊戌变法始末,悲愤不已。1902年县试,名列前茅,次年中副贡,同年就读于武汉。1904年,变卖家产,自费留学日本。
1905年秋,余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派其主持湖北盟务。后日本取缔中国留学生,与王博沙回沪,襄助在沪同志创设中国公学,收容留日归国学生。旋回汉与刘静庵合作以“日知会”会址为活动基地,发展同盟会员。同时,又深入黄冈、麻城等地倡导改良教育,发动群众剪辫,动员妇女放足。
1906年春,由乡到武汉,一面为中国公学募款;一面与刘静庵合办留东预备学校,亲自执教。在讲课中,痛陈时弊,声泪俱下,受教者为之感动。同年秋,湖南萍醴起义,与刘静庵等密谋响应。为奸人告密,刘静庵、朱子龙等被捕。余诚被追缉,只好易服避走上海,栖身中国公学,任干事。集《史记》句,代《神州日报》撰发刊词,为《民报》写文,以犀利文辞,反击康梁保皇势力。清两江总督端方据报,说余为革命党分统,能制多种炸药,悬赏5000元缉捕,以致在沪无法藏身,复东渡日本潜心治学,为此改名诚,字季穆。不久,被同志推为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还受程克邀约,任《河南》杂志主笔。
1908年,余又回武汉,领导同盟会同志,发展不少会员。1909年秋,病情恶化,由李四光、陈子静护送上海就医。医嘱回乡静养。时,清吏缉捕甚急。为避当局耳目,在同人协助下,将余藏入棺内,棺底凿一通气孔,由上海运回,安顿在少时读书处休养。余在病中,读书不止。1910年2月5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