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清斋法帖》刻于1596年,成于1614年,历经十八年。由
新安巨富收藏家吴廷,出其所藏晋、隋、唐、宋书家名迹,特邀著名书画家
董其昌、
陈继儒评鉴遴选,延请同乡人书画家杨明时,铁笔勒摹上石,并以其斋室命名,汇刻成《余清斋》法帖,董其昌为其题额。
刻帖概览
目录
《余清斋法帖》因原迹规格不同,且又分批上石,故刻石无统一规制。据日本书道博物馆收藏的拓本编排目录,全帖分为正篇(六册十六卷):第一册,序题、晋
王羲之《十七帖》;第二册,晋王羲之《迟汝帖》、《兰亭序》、《乐毅论、黄庭经、霜寒帖》;第三册,晋
王洵《
伯远帖》,晋
王献之《中秋帖》、《兰草帖》、《东山帖》,隋
智永《
归田赋》,唐
虞世南《积时帖》;第四册,唐
孙过庭《千字文》,唐
颜真卿《
祭侄文稿》;第五册,宋
苏轼《
后赤壁赋》,宋米芾《
千字文》;第六册,宋米芾《评纸帖》、宋米芾《临右军至洛帖》。
续篇(二册八卷):第一册,晋王羲之《
行穰帖》、《思想帖》、《东方朔画赞》,晋王献之《
鸭头丸帖》、《
洛神赋十三行》;第二册,晋王羲之《
胡母帖》、晋
谢安《
中郎帖》、唐
颜真卿《蔡明远帖》。经与刻石查对,现共收藏三十三方,其中二十八方刻石为双面镌刻,合计六十一块版面,与日本书道博物馆旧藏拓本目录一体。除后赤壁赋及少数评跋缺损,余皆完整。
题跋
《余清斋》全册单帖二十六篇,帖后的评跋六十五篇,观记题识二十一处(句),计有九十九人次,多为历朝达官名人和书家;落款最早时限是1015年(
大中祥符八年),最晚是1609年(万历三十七年),时跨近六百年,名人的题识真实记录了墨迹的流传历程;其书体正、草、隶、篆俱有,大字16厘米见方,小字仅0.5厘米见方。而万历年间的评跋则有二十四篇,董其昌(时年四十一岁)就作有十一篇,余皆为吴国廷、杨明时所作,他们都是《余清斋》的编创者。
碑帖评价
由于《余清斋法帖》以往极少施拓,流传不广,较为难得。1880年(清代光绪六年),
杨守敬出使日本,留历四年,极力推崇此帖,受到日本书道界的赞誉。日本书论家中村不折在《法帖书论集》中称赞此帖:“于晋,采自晋帖的佳者或大抵称得上真迹的钩摹本;于唐、宋,则全采自真迹,使此帖具有权威性”,“其多收羲、献等未刻于他帖的名迹,实为灿然”。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述及:“余清斋帖……大抵皆以真迹上石,又得杨明时铁笔之精,故出明代诸集帖之上。”
《余清斋》刻石历经四百余年,还完好存世,当比《停云》、《真赏》、《戏鸿》等残损后再重翻刻的碑石,要价高一筹。
碑帖保护
《余清斋》刻石,原存放于吴廷故里的宗祠内,清代,尚事捶拓;后由邻地休宁好事者收藏;20世纪民国初年,岩寺(现徽州区)贤达鲍蔚文构建“遐庐”,将《余清斋》刻石收藏于“息骢轩”;1962年为安徽省博物馆葛介屏先生发现,歙县文化部门即征集收藏于太白楼内;十年动乱后,安徽省政府曾昭生、周道炯来歙,发现藏碑,拨专款兴建“新安碑园”,予以保护;1979年,刻石陈列于新安碑园碑廊壁龛内;1986年,安徽省政府公布“新安碑园刻石”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歙县博物馆将此刻石收藏入库保存。
辑者简介
吴国廷,又名廷,字用卿、号江村,歙县丰南(今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乡)人。博古善书,收藏极丰。有文献载曰:“清大内所藏的书画,其尤佳者,半为吴廷旧藏。”北京
故宫博物院与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希”帖《
快雪时晴帖》、《中秋帖》、《
伯远帖》和颜真卿《祭侄文稿帖》、米芾《
蜀素帖》等皆曾是吴廷的收藏品。
相关阅读
董其昌跋《余清斋》书跋
晋王羲之《黄庭经》
吴用卿得此卷,余乍展三、四行,即定为唐人临右军。既阅,竟中间于渊字皆有缺笔,盖高祖讳渊,故虞、褚诸公不敢触耳。小字难于宽展而有余,又以萧散古淡为贵。顾世人知者绝少。能于此卷细参,当知吾言不谬也。戊戌望日,董其昌书。
此卷用笔萧散,而字形与笔法一正一偏,所谓右军书如凤翥鸾翔,迹似奇而反正。弥来学黄庭经、圣教序者,不得其解,遂成一种俗事。彼倚籍古人,自谓合辙,杂毒入心,如油入面,带累前代诸公不少。予故为拈出,使书家能有“正法眼藏”也。其昌又书。
晋王洵《伯远帖》
米南宫谓:右军帖五,不敌大令迹一。余谓,二王迹,世犹有存者,唯王谢诸贤笔尤为希觏,亦如子敬之子逸少耳。此
王洵书,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用卿得此,可遂作宝晋斋矣。董其昌题。
晋王献之《中秋帖》
大令此帖,米老以为天下第一。子敬书,又为
一笔书。前有十二月割等语,今失之;又庆等大军以下皆阙,余以《阁帖》补之,为千古快事。米老尝云,人得大令书,割剪一二字,售诸好事者。以此古帖,每不可读,后人强为牵合,深可笑也。甲辰六月观于西湖僧舍,董其昌题。
晋王献之《兰草帖》
余观二王真迹十余帖矣,独此卷心眼相印,自许不惑。又须知,永兴书法从此发源也。万历戊戌腊月,董其昌书于墨禅轩。
隋智永《归田赋》
宝章待访录有智永《归田赋》,今日得见,乃只数行,笔法于千文稍异,大类虞永兴。永兴得笔於智永,故一家书耳。米元章近之。董其昌题。
唐虞世南《积时帖》
此卷或疑米临,然其斫笔处特为瘦劲。不辨此也。王元美家有虞永兴《汝南公主墓志》,客亦有谓米临者。元美自题曰:“果尔,则买王得羊,于愿足矣”。此帖则当出其右。具眼者,自能识取。董其昌借观因题戊戌长至日也。
宋米芾《评纸帖》
米元章评纸如陆羽品泉,各极其致,而笔法都从颜平原幻出。与吾友王宇泰所藏《天马赋》同是一种书。临写弥月,仍归用卿,用卿其宝之。董其昌题。
晋王羲之《行穰帖》
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太都当佳。其昌释文。东坡所谓:“君家两行十三字,气压邺侯三万几”者,此帖是也。董其昌审定并题。
晋王羲之《东方朔画赞》
东方生画赞,陶隐居所好,右军有名之迹。即宋搨已如晨星,况唐人临本乎?唐人故善书,其时必有唐以前搨下真迹无几者。今之不能为唐临,可知矣。董其昌观因题。
晋王羲之《胡母帖》
右军《胡母帖》,唐宋名帖俱载,褚遂良书目可考。此其真迹也。余从韩宗伯馆师,借摹入鸿堂帖中。董其昌观同题。
晋谢安《中郎帖》
太师行寄王太史彦舟(全文略)
右米元章《太师行》为谢公真迹,作合此卷之后,不知何时离去?余故为补之。董其昌己酉六月二十五日观于宝鼎斋并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