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梦伦,1936年11月8日生于上海,浙江
余姚人,航天飞行力学、火箭弹道设计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研究员。
人物经历
1936年11月8日,余梦伦生于上海。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
1958年,转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
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总体部。
1966年,进入航天一院一部11室工作。
1986年—1995年,任航天一院一部11室1组组长。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余梦伦长期从事航天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和发射工作,参加了中国多种型号产品和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等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提出航天运载火箭的弹道设计理论和方法。在中国某重点型号产品的研制中,他提出模拟再入环境试验的低弹道方案,满足了中国国内进行该型号产品飞行试验的要求。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研制中,他提出发射返回式卫星的小推力弹道方案,大幅度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研制中,他提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亚轨道发射弹道方案,改善了外弹道测量与运载能力之间的矛盾。1985年,余梦伦提出运载火箭高空风弹道修正方案。20世纪90年代,参加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和神舟载人飞船的总体方案论证和弹道设计工作。
截至2017年,余梦伦在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宇航学报、固体火箭技术、Annals of pharmacotherapy、Advances in the astronautical sciences、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等期刊上共发文20余篇。其他论著部分参考如下:
[1]陈新民,余梦伦.迭代制导在运载火箭上的应用研究[J].宇航学报,2003,24(5):7.
[2]汤一华,余梦伦,杨勇,等.第二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及其再入制导技术[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0(1):6.
[3]陈海东,余梦伦,董利强.具有终端角度约束的机动再入飞行器的最优制导律[J].航天控制,2002,20(1):6.
[4]朱隆魁,汤国建,余梦伦.防空导弹直接力和气动力复合控制方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29(1):5.
[5]郭凤美,余梦伦.导弹分离设计技术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4.
[6]陈新民,余梦伦.中国发射月球探测器的运载火箭方案研究[J].中国航天,2002.
[7]余梦伦.末级技术对提高运载火箭性能的作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3(02):22-30+6.
[8]余梦伦.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轨道的设计[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3(02):1-8.
人才培养
从1984年起,余梦伦开始带研究生;1995年,余梦伦又担任了博士生导师。截至2000年,余梦伦已培养出博士和硕士各三名,都已成为技术骨干或行政领导。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余梦伦的父亲出生在浙江慈溪,读了两年书以后就到上海的西药房当了学徒。在西药房的工作之余自学了英语,童年的时候余梦伦就看到家里有很多英语书。后来,余梦伦父亲当上了营业部的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又当了所在药房的公方经理。父亲刻苦学习、奋斗前行的精神对余梦伦一生的影响很大。
人物评价
“余梦伦在多种火箭的弹道设计中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果,是中国弹道式战略火箭和运载火箭弹道设计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
北京大学工学院评)
“余梦伦是中国导弹领域公认的开拓者,是弹道设计专业中的领军人物。”(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评)
“余梦伦是中国知名的弹道设计专家,中国弹道式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弹道设计的开创者之一,其研究成果在中国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设计和发展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中国新闻网评)
“余梦伦是中国弹道式运载火箭弹道设计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为中国弹道式导弹和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瞭望东方周刊》评)
“余梦伦在弹道设计领域硕果卓著,是公认的中国运载火箭弹道领域的重要开拓者,是中国弹道设计的首席资深专家。”(《
卫星与网络》评)
人物纪念
2008年,余梦伦率领的班组被命名为“余梦伦班组”,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以院士名字命名的高科技创新型班组。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余梦伦奖学金”是由余梦伦捐资设立。奖学金分为“余梦伦航天奖学金”、“余梦伦航天励志奖学金”和“余梦伦航天科创奖励金”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