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小叶苦丁茶
茶属植物
余庆小叶苦丁茶属多年生常绿植物,主要生长在海拔400-800米地区,混交群落的中下层,具有较强的耐荫性,适宜生长的条件为:温度14-17℃,生长的环境较为潮湿,Ph值5-7微酸性石灰土壤。 余庆小叶苦丁茶,系采摘木樨科粗壮女贞的幼嫩芽叶经加工而成,与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生产的“大叶苦丁茶”是完全不同的植物,属不含咖啡碱的代用茶饮品,它生长在贵州境内乌江河流域喀斯特地貌中,该地的无污染环境为小叶苦丁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使得余庆县生产的小叶苦丁茶品质优良。
产品特性
余庆小叶苦丁茶属多年生常绿植物,主要生长在海拔400-800米地区,混交群落的中下层,具有较强的耐荫性, 余庆小叶苦丁茶,系采摘木樨科粗壮女贞的幼嫩芽叶经加工而成,与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生产的“大叶苦丁茶”是完全不同的植物,属不含咖啡碱的代用茶饮品,它生长在贵州境内乌江河流域喀斯特地貌中。这里山清水秀,无任何环境污染,为小叶苦丁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使得余庆县生产的小叶苦丁茶品质优良。余庆小叶苦丁茶的特色是色泽翠绿,香气嫩香持久,滋味微苦甘醇(微苦回甜),条索紧结,口感独特,具有“三绿”特征,即干茶绿、叶底绿、汤色绿。
种植情况
余庆小叶苦丁茶作为民间传统的野生饮品,历史悠久,据《余庆县志》第二篇第五章第一节记载有“小叶女贞”;第十一篇第二章第二节记载:“康熙《余庆县志》,将茶叶列为县内土产类记载。……为零星种植,手工制作,品质不高,群众多饮野生苦丁茶、甜茶等。”其加工制作的苦丁茶除满足县内食用和销售外,还远销周边县。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苦丁茶仍以利用野生资源加工产品和饮用,七十年代后,部分农户开始房前屋后的零星种植,扩大了苦丁茶产品数量,在加工上仍保持传统工艺。1998年起,余庆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苦丁茶的发展列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柱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发展,建成小叶苦丁茶园面积3.7万亩,年产茶青150公斤,亩产值2000元,亩产干茶35公斤,亩干茶产值5600元。
成品性状
叶呈卵状长圆形,革质,不皱缩,有的纵向微卷曲,上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熊果酸(ursolic acid)、β-香树脂醇(β-amyrin)、羽扇醇(lupeol)、蒲公英萜醇(taraxerol)等。
苦丁茶的鉴别
国内同名为苦丁茶的植物有十多种,由于种类不一,品质也大不相同。经现代医学证实,只有冬青科的大叶冬青苦丁茶才是最理想的饮用苦丁茶。大叶冬青苦丁茶又名甜茶叶,为常绿乔木,因其汁清香可口,回味甘甜而得名。其种类又可分为长叶种、卯叶种、小叶种。其树生于阴湿的山谷杂木林中或溪边,高可达数米,树皮赭黑色或灰黑色,枝条粗大,平滑,新枝有角棱。叶厚革质,螺旋状互生,长8-25cm,宽4.5-8.5cm,边缘疏生锐齿牙,两面均无毛,叶柄粗。花雌雄异株,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并存,黄色或白色,花期4月,果期11月
产地环境
余庆县属于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全县年平均温度在13℃—16.4℃,无霜期长达300天。年降雨量1050mm—1250mm,空气相对湿度为80%,年光照平均时速为1204.8小时。全县土壤形成化过程为黄壤化过程。以第四季粘土母质形成的黄壤和石灰岩分化形成的石灰土分布较广,土壤PH值5—7。全县境内没有工业污染,空气清新,为小叶苦丁茶的生长、发展提供了极为理想的自然条件。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5 20:36
目录
概述
产品特性
种植情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