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呈
《水浒传》“简本”系统中的一个人物
余呈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简本”系统中的一个人物。原为田虎麾下将领,后归降宋江军,征王庆时阵亡。在“繁简合并”的120回本《水浒全传》中不见此人。
人物经历
出场
余呈出场时,是田虎部下龙蟠州守将卞祥的部下一将。受招安的梁山军队攻打狮子岭,消灭了守把的田虎妻舅何彦呈及其数个儿子,幸存的守将逃到龙蟠州请求救援。卞祥便点起精兵五万,猛将一十二员前去救围,余呈为第一队先锋之一。
众将来到悬缠井,遭遇排好阵势的梁山军队,余呈也领军排成阵势,手执开山大斧,高声叫阵。对方花和尚鲁智深出战,余呈与他战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对方锦豹子杨林来为鲁智深助阵,晋军中则有卞祥之子卞江出来助战。各无输赢,双方都收兵回寨。
归顺宋军
余呈见宋军(梁山军)势大,便派人去请救兵,卞祥亲自带兵来救。
卞祥内心早有归顺宋朝之意,后来果然归降了宋江。但余呈的名字在田虎部分最后一次被提到,就是此前的请救兵,之后直到征王庆时,他才再次出现。可以认为,他随着卞祥一起归顺了梁山军队。
征王庆
田虎被消灭后,梁山军队又被朝廷派去淮西征讨秦王王庆(简本中王庆自称秦王)。余呈也在军中。
大军到达吕梁关,遇到对方守将鲁成刘敏。刘敏建议坚守,等待救兵,鲁成不听,下关出战。宋军中余呈出来迎战,战不十合,余呈将鲁成一刀砍了。此时余呈的兵器已与出场时的“开山大斧”不同。这是简本中征讨王庆最初的战役之一。余呈被宋江记为首功。
攻下吕梁关和石祁城后,梁山大军向梁州进发,余呈参与了在城下搦战的军事行动。
宋江得到对方降将协助,里应外合攻打梁州,余呈受命埋伏在城门外。梁州守将上官义杀出城来时,遇到霹雳火秦明,两人战了三十合,余呈又出马来夹战,相助秦明,两人合力未能打败上官义。
这时忽有人来报城中失守,上官义逃走,余呈追赶,却因“冤家马失前蹄”,被上官义捉了。
被擒不屈
上官义逃到洮阳,余呈作为俘虏,也一直被带着。洮阳守将刘以敬劝余呈归降王庆,余呈不肯跪下,且骂不绝口。刘以敬便将他推出斩首。余呈时年二十八岁。
宋江听说余呈不跪被杀,哭道:“余将军死不辱君,甘受其戮,是宋江之罪也。”
显灵
后来在梁山大军的攻势下,上官义自刎身亡,宋江命令剖其心肝,以祭余呈,又亲自作祭文一篇。祭奠完毕,余呈忽然在空中显灵,说道:““蒙兄追祭,今归阴府,亦难报答,兄保贵体,百年之日,再得相会。”说完便离去了。
出处简介
古典名著《水浒传》与其他许多古典小说一样,有着很复杂的版本演变史,《水浒传》的所有已知版本,基本上都可分为简本和繁本两大系统,其首要的区别是,简本的文字比繁本粗糙、简略很多。其中常见的百回本(容与堂本)、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七十回本(金圣叹评本)都属于繁本或根据繁本修改的。
然而,简本却比起所有早期的繁本都多了一个”征田虎、王庆“部分,余呈的故事就出自这一部分。因此,简本又被称为“文简事繁本”。
简本《水浒传》种类繁多,且大多年代久远,主要都刊行于明代。因此尽管大部分在情节和文字上基本一致,许多细节却有出入。本词条中的人物经历简述,是基于明代刘兴我刊本《水浒忠义志传》,一百一十五回本,这是现存简本水浒中较为完善的一个本子。
百二十回本的《水浒全传》,最早源于明末袁无涯刊刻的本子,此版本一般被认为是重新改写了简本的征田虎、王庆部分,然后插入某种繁本百回本而形成的。在这个改写的过程中,这部分很多人物被彻底改造或删除了,余呈就是被删除的人之一。
人物评价
书中赞诗
一点忠贞死义心,余呈不跪实堪钦。
万古芳名应不泯,至今青史定褒称。
宋江祭文
哀哉忠良,丧守纲常。虽死不跪,受戮志昂,骂不绝口,魂魄渐茫,宋江功毕,尔便身亡。呜呼哀哉,伏惟尚享。
结局谜团
在简本《水浒传》中,余呈尽管是无数河北降将中并不起眼的一位,他的结局却十分轰轰烈烈,尤其是“显灵”一节,如此“待遇”,《水浒传》中只有晁盖张顺等少数几人能“享受”。余呈作为一个普通的武将、本身戏份很少,却有这样浓墨重彩的结局,这样的现象,引起了一些古典小说研究者的注意。
其中古典小说专家马幼垣通过对多种简本《水浒传》的考察,发现有如此结局描写的本子,最早的是明代福建书商余象斗出版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的《水浒志传评林》。早于此本的简本虽然没有完整传世者,但从残叶上也可看到,余呈的结局与《评林》及其后的简本《水浒传》完全不同,根本没有那些轰轰烈烈的描写。因此马幼垣认为,对余呈故事的修改,很可能是余象斗或其家族所为。
参考资料
水浒全传.国学导航.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2 10:4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