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公庙又名
福主祠,由余公名陈杲仁,民间称其为福主而得名,是安徽省东至县泥溪元甲山村的寺庙。
据
建德县志记载:余公名陈杲仁,字之耳,民间称其为福主,江苏武进县人,曾在古秋浦为官,隋炀帝时拜为大司徒,唐高宗以其护国威灵封为“忠朝武烈”,宋徽宗宣和年间赐祠额“福顺”,明万历皇帝封其为“福主余公”神号,后乡间百姓均称其为余公。
相传唐初,余公临邑地低岭,平寇乱保障一方,低岭余村有“得胜桥”,系其御寇之地,邑民感其功德,建庙礼祀,凡水旱、瘟疫均祷于庭。又传余公在官港、花园一带,见乡间发生大面积传染瘟疫,不少人相继死去。余公闻讯后,心急如焚,到处寻医问药,但均无疗效。余公茶饭不饮,昼夜不眠,深感亏对百姓,无奈之下,只好自己上山采药,后因误服“鹤顶红”身亡,死后,坚持与瘟神讲理,以普度众生平安。余公舍己救人的行动,迫使瘟神收回死令,全县疫情停止了蔓延,很多病人好转痊愈。乡人为感余公功德,砍下一棵特大樟树锯成三段,雕刻三尊余公像,分别在上乡龙泉、中乡泥溪、下乡尧渡街建立余公庙,立像供人瞻仰祭拜,并把每年中秋节定为余公的祭日,乡间百姓举行“余公出会”活动,以表达人民的怀念之情。这项活动,在泥溪元甲山村一直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