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晨阳,出生于1960年7月,植保所所长助理,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室主任,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细菌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和教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农业科学》编委。
1960年7月出生于
江苏省无锡市。1990年7月毕业于
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12月南京农业大学教授,1994年12月博士生导师;1995年9月–1998年6月加拿大McGill大学和
美国Kansas州立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7月–2002年10月加拿大Guelph大学Research
Associate;2002年11月回国至今,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科院博导。
近年来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病原物分子互作及其功能基因学。以植物病害为系统,以
功能基因组学为思路,以分子植物病理学方法为手段,对植物–病原物互作的基因(感病性/抗病性相关基因、致病性/毒性相关基因) 结构和功能、表达和调控,信号分子(
一氧化氮和
过氧化氢)传递途径,以及新型抗病防卫激活剂等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和创新性成果。从基因组水平上阐述了病原物致病机理和植物感/抗病机理,建立了植物病害侵染组学的模式;发现的致病/感病功能基因以及信号分子为新药(抗菌素、农药和防卫激活剂)分子设计提供了靶标,为抗病转基因植物培育提供了新基因资源。在国内外一流植物病理学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0余篇论文。曾先后承担数十项国家和国际重要的科研项目。参与创建了分子植病分支学科,组建了一支包括研究人员、博士后和研究生在内的结构较为合理的研究梯队,构建了一个条件规范、设施先进、具有创新实力的分子植病研究平台。与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国外实验室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
获得中国农科院“杰出人才计划一级岗位人才”,人事部“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