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昆(1898年9月25日—1930年4月16日),原名何德晟,字克信,生于湖南省永兴县金龟乡牛头下村。10岁入私塾,塾师何海棠先生常晓以爱国大义,在他幼小心灵中逐渐萌生报国救民思想。在
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冲击下,何昆决意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以报效祖国。
人物生平
何昆,1898年出生于湖南永兴县;1925年,考入
黄埔军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山舰事件后,何昆离校,先后到三水、武汉、广州等地进行革命活动。
1929年冬,何昆调任中共江苏通海特委委员,参与领导改编当地游击队和整顿农民武装,指挥游击队先后取得卢家庄、四甲坝、四扬坝等战斗的胜利,有力推动了该地区游击战争的开展。
1930年春,何昆参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任军长兼第二支队支队长。这支军队是当时江苏境内唯一的一支中央序列红军。何昆率部活动于南通、海门、泰兴等地,先后攻克敌人多个据点,粉碎敌人多次“进剿”,建立了通海如泰根据地。
1930年4月16日,在如皋西南老户庄战斗中,何昆中弹牺牲,时年32岁。
革命经历
1924年,与同乡何德介、何德用一起赴广州投考黄埔军校。由于何昆不具备初中以上学历,于次年冬,才被录入黄埔军校预科学习。在军校,他积极参与校内政治活动,加入共产党人所组织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受到
周恩来等党的杰出领导人的直接教诲,思想进步很快。
1926年春,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吸收他为中共党员。预科期满后,他被分配至南宁分校第一步兵队继续深造。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何昆等左派学生被拘禁校内。晚间,何昆乘看守人员不备,顺水沟涵洞爬出校外,随即化装成农民,辗转回到
广州,找到党组织,被派往西郊三水县石埉组织农民武装,准备暴动。
12月11日,
广州起义爆发,何昆率石埉农民军突入市区,配合起义士兵、工人、赤卫队击溃国民党反动军队。13日,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反扑,起义失败,何昆在黄沙火车站遭围,弹尽被捕,关押在广州惠福西路明星电影院三楼。同押难友甚多,何昆以革命大义激励难友斗志,鼓动越狱。当晚,他使出从小练就的武功撬毁椽子,从屋顶扒开洞口,率领难友成功越狱。由于跳楼时挫伤踝骨,他只得隐蔽在同乡开的缝纫店里疗养,一个月之后,他化装成绅士模样,安然离开广州。1928年春,何昆回到家乡继续养伤,并协助永兴县第九区苏维埃政府训练农民自卫队。脚伤痊愈后,便又匆匆北上武汉寻找党组织。此时,武汉三镇为白色恐怖所笼罩,何昆很快和党接上关系后,便以其非凡胆略在武汉展开工作。一天,偶遇和他同去投考黄埔军校、时任国民党军武汉警备区少校的何德介,他惊恐地对何昆耳语道:“通缉你的字有箩筐大,你怎么还在这里?”何昆淡然一笑:“怕什么!”不久,党组织将何昆调往沪宁地区工作。一次,他身揣文件,路经南京下关,突遇国民党军警检查,他急中生智,敏捷地钻进一顶路过的空轿子,叫轿夫抬走,军警竟目睹这位坐轿的“贵人”扬长而去。
1929年冬,中共江苏省委决定,并经中共中央批准,将活动在南通、海门、
如皋、泰兴地区的红军游击队组建为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1930年初,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央组织部长的周恩来选任何昆为红十四军军长。2月10日,何昆化名李维森,偕张爱萍、何扬、宋奇等,由地下党交通员宗子祥护送,自上海乘船至泰兴口岸,于2月14日抵达如皋西南乡东燕庄,受到中共如皋县委、如泰工农红军领导人的热烈欢迎。何昆到达如皋后,首先着手健全红十四军的军事组织,将通海地区的中国工农红军江苏第一大队改编为第一支队;如泰工农红军改编为第二支队。下辖1、2、3大队(营)和特务连,配备辎重、骑兵、炮兵3个队。何昆兼第二支队长并亲自抓红军的军事训练,给中、下级军事干部作卧倒、射击、刺杀等示范动作,亲自向战士讲授战术、武术。同时,还重视红军的军纪和思想建设,当他了解到如泰地区的红军每月除领6块大洋(银元)津贴外,还在群众家里吃派饭,他动工员大家说:“江西的红军战士每月仅3元津贴,我们领6元,还吃派饭,老百姓负担太重了。”在他的教育下,战士们每月都自觉少领3元津贴。他还把如泰地区的农民赤卫队集中编队,仿中央苏区赤卫队,两支步枪夹5支梭标,以配合红军灵活机动打击敌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何昆便部署对敌据点的主动进攻,以扩大红军影响。3月中旬,何昆率领红军首战靖江县长安市。入夜,红军自如皋西乡戈家堡出发,迅速完成对长安市的包围。午夜,战斗打响,敌人自梦中惊醒,未加抵抗即行溃逃。位于长安市东的西来镇守敌慑于红军威势,龟缩据点,不敢出援。红军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并将据点及几家大地主所藏财、粮,分给贫苦农民。长安市一仗,使
如皋西乡大地主丧胆销魂,他们纷纷组织反动武装,构筑碉堡,用以对付红军。卢家庄是如皋西乡大地主集中的大庄子,他们见红军势力越来越大,便联合起来连夜加固工事,并写信请求西乡另一个地主季恺派遣一班人枪协助护庄。季恺是北平平民大学学生,曾亲耳聆我党创始人李大钊的教导,思想进步,暗中倾向革命,他悄悄将信函转呈何军长。何昆当即命一班战士,持季恺亲笔信,打进卢家庄守敌内部。3月23日,何昆率红军攻打卢家庄,里应外合,毙敌60余人,躲在庄西破窑附近的7个恶霸被逐一擒获。根据群众要求,何昆下令将他们就地枪决。
4月3日,中共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军部在如皋西南乡贲家巷召开了隆重的建军大会,通海特委代表张辛庄严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正式成立。何昆在大会上宣读《告工农及一切劳苦群众书》。并主持检阅了主力红军和赤卫队。
建军大会后,如泰游击区与通海游击区均有较大发展,但有大地主张符秋盘踞的老户庄横梗于两区之间。该庄驻有敌保卫团团部、县警察九分队和省保安队一个中队,深沟高垒、易守难攻。3月30日如泰工农红军曾攻打过一次,未能攻破。4月16日上午,何昆率二支队及赤卫军,兵分三路再次攻打老户庄。守敌防卫火力甚猛,我军渡河受阻。何昆下令出动突击队,从东路强攻。眼看庄内守敌阵脚已乱,不想吴窑的县警察队从背后突袭过来,
如皋、石庄、马坪、刘渡的敌援军亦已抵达。何昆身先士卒用手提式机枪猛扫敌人,不幸左胸中弹。鉴于腹背受敌,红军只得撤出战斗。何昆军长在战士们的保护下,行至横埭,终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32岁。当地党组织葬军长于西燕庄。
人物纪念
1960年,中共如皋县委和
如皋县人民政府于纪念红十四军建军30周年时,在老户庄为何昆建立纪念碑,并由当年
红十四军第二支队第二大队长
张爱萍亲笔题写字:“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何昆烈士纪念碑”。1966年又将烈士遗骨火化,并举行隆重的迎灵仪式,将骨灰安置于县烈士馆(后随烈士馆迁建移至今
如皋烈士陵园)。1980年6月17日,当年通海特委书记
刘瑞龙专程赴老户庄谒碑,并赋诗缅怀英烈:“奋战不顾身,忠党爱人民;勇开光明路,青史育后昆。传育垂半纪,后继欣有人;回忆建设者,循序快攀登。” 1991年,何昆烈士像在迁建后的如皋烈士陵园落成。为了永远缅怀和纪念如皋
红十四军及何昆等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中共如皋市委、市政府已建成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