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嗣焜(1843年—1901年),字梅生,一字定庵。清候补知府、三品衔。
江苏武进人,为
南洋公学第一任总理(校长)。
个人简介
嗣焜(1843年-1901年),字梅生(眉孙、枚生),
江苏省武进人。清光绪二十二年同乡
盛宣怀为创办
南洋公学,乃亲至其家中,讲明培养人才的重要意义,邀请他出任主持办学。他才慨然就任公学第一任总理(即校长)。一面在上海徐家汇购地、建房。一面先借民房招生,主持了公学第一期师范班(中国第一个新学师范班)的开学工作。在他主持公学的4年多时间中先后招收各类学生300多名,派出留学生10余名。经过他几年的经营,南洋公学办学初具规模。清光绪二十七年三月一日病逝于工作台上。盛宣怀为表彰他的功绩,特奏请清政府为他在国史馆立传纪念。何嗣焜编著有《存悔斋文稿》。
个人事迹
何嗣焜少年时期正值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江南地区战事纷起,他避战乱奔涉于苏常、南通等地,仍不废读书。十七岁时,为乡人作高小山先生小传。十九岁随家避兵南通时,与诗人范当世(著有范伯子诗集)结交为友。二十岁后以县学生身份从军李鸿章部,橐笔游苏皖两省,作州县署书纪。后以文牍显才,被张树声邀之入幕。随张树声左右任职于南北20余年,参与一切军政大事,“渐见倚重,推心置腹,军政外交之重要者,咨而后行。” 他在三十五岁时,在军中与小于他十岁的南通张謇相识为友,结谊二十余年。
1882年何嗣焜四十岁时,他参与一件震惊朝野的涉外大事。“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丁母忧,奏请开缺守制,朝旨给假。而命张树声以粤督调署北洋。到任未久,朝鲜有东学党之乱,毁日本领事馆。树声闻报,纳公(嗣焜)言,急檄提督吴长庆率师东渡,以丁汝昌率海军护之行。兵抵仁川,日本海陆军已先至。长庆见事急,夤夜率陆军登陆,以袁世凯为先锋,由间道疾趋朝鲜京城,搜捕诸匪,一日而定,生致大院君幽之北京。大院君为朝鲜国王生父,交结日本,欲以内乱引起干涉而获取政权之人也。迨日军抵汉,京事已大定,无可藉口。以数十万金偿领事馆损失而案结。” 为此张树声曾奏称何嗣焜能胜任“一切吏治、军谋、理财、柔远诸大政”。吴长庆等拟为何嗣焜、张謇等请功,被何、张婉拒。后张树声会李鸿章奏任何嗣焜为直隶州知州(五品衔)赏戴花翎。
1884年11月,张树声在广州病逝后,何嗣焜谢绝张之洞邀请,决意回乡读书、著作,且乡居。在家乡他谢绝多位封疆大臣的聘请决意不再出山。1886年李鸿章委请张蔼卿面请、刘铭传直接致函邀请他出山,何嗣焜均婉言谢绝。刘铭传在奏请调何嗣焜时对何嗣焜“学识优良,讲求品节” 的评价,确如其人,十分正确。
1886年9月何顺原出生,中年得子给何嗣焜带来很大欢乐。然而当1887年八月黄河郑州决口后,“
河南巡抚倪文蔚奏调公(嗣焜)赴汴。先使人致意,谓某不足屈公,公能为数百万灾民一出乎。” 何嗣焜不顾身有妻儿,弃悠悠乡居生活,“遂慨然赴开封,与文蔚约,不治案牍,先赴河工上下游,相度形势要求,以后常驻决口处参加实际工作。文蔚悉允之。”
1888年12月“河工事竣,公仍归里” 。1889年倪文蔚奏请朝廷授何嗣焜三品盐运使衔、候补知府、诰授通议大夫。何嗣焜时年47岁。
他在乡期间,封疆大臣如
奎俊、
裕禄等殷勤过问思招之,嗣焜淡于荣进悉不就。1894年盛宣怀奉命督办铁路,偕王文韶张之洞奏调何嗣焜充参军,何未允成行。1895年盛宣怀复偕刘坤一奏设南洋公学时,思以嗣焜总其事,因盛宣怀与嗣焜同乡,乃亲诣其庐,以时局艰危不当为洁身之计,邀请何嗣焜到沪任职,何嗣焜遂慨然言愿佐之兴学。
南洋公学创办初期经费依靠商捐,何嗣焜在筹建南洋公学任总理时曾捐出钱款以建校,并曾不领取薪金(月薪100白银)。对何嗣焜在开办南洋公学的功绩,张謇曾著文曰:“中国公学之兴,自南洋始。南洋公学之建,自何先生始。先生以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为公学总理,询咨擘画,造端经营,一涂一径,一甓一石,皆出先生之心之手。阅五年辛丑,校舍次第完成,规模粗具矣。” 盛宣怀在与刘坤一会奏的《请将何嗣焜学行宣付史馆立传》奏折中曰:“博求总理之人,非该员不足当此选。臣宣怀本与该员同里,乃诣其庐申论此意。......该员概然褰裳相就。既至,先为经营公学房屋规模闳敞度支详核,首开师范院,次开外院、中院、上院。......日以持身行己之道,兢兢与诸生相勖勉。其教学也,始于西文西语,以渐及于各国法律政治之精,沿流溯源,务究其旨;其堂规整齐画一,以起居饮食致其爱护子弟之心,以藏修息游示其张弛之节,务俾诸生受范而不苦,知方而易从。......学行允孚,体用明白。正可举为总办学堂者劝。......恭恳天恩将已故.....何嗣焜生平事迹宣付史馆立传”。 此奏折奉朱批:着照所请。
何嗣焜对教育事业的开拓不仅在南洋公学。他在逝世前写给盛宣怀的函中说“今之读书坏于科举,胜衣就傅,知为进取之计,故今之学堂当使知学问之可贵,而不可悬富贵利禄以为招,当使后生皆不为废材而不必高语人才,深思熟虑,尤不能不以多设小学堂为先务之急。此话看似迂远,而求富求强兴华保种之策舍此无由。去年劝得叶澄衷捐十万金设一小学堂,为定名曰澄衷学堂,颇可经久。” 澄衷学堂即为现在的上海澄衷高级中学前身。
1895年12月,何嗣焜等上两江总督张之洞禀,为
常州龙城书院、
延陵书院复办,在场地、教材、师资、经费等多方面进行规划、筹划。常州龙城书院即今局前街小学。何嗣焜还支持经元善并与经元善、赵凤昌等一起具名呈请在沪开办女子学堂。
何嗣焜晚年在南洋公学、铁路总公司任职,经管经费巨额,却能持身行己,克尽职守,不谋私利, 是一位讲求品节的官员。何嗣焜在任上写文时突然病逝,留下已五十多岁的老妻邵氏及十五岁的儿子,张謇日记中记载:“四月二十九日謇过梅生宅闻其夫人饮泣之恸,悲感不能久坐。” 可见其家属之悲。所幸有何嗣焜之四女婿刘垣及好友张謇、沈曾植、汤寿潜等,才于正月18日举行公祭。并得盛宣怀优恤千金俾得营葬。营葬日“诸生徙步会者数百人。”
何嗣焜的办学功绩深得学生尊重。1917年交通大学学生制作重约30公斤的何嗣焜铜像,并立记念碑,记念碑碑文由张謇所写。何嗣焜铜像现在上海交大博物馆内。
何嗣焜在交大
3月(二月) 何嗣焜总理在徐家汇租赁民房一所,作为临时校舍,开办南洋公学。
3月(二月) 公学物色教习(即教员)人选,并招聘职工,有司事、门丁、斋夫、杂役、更夫等。
3月(二月) 南洋公学为解决师资问题首先设立师范院。由盛宣怀亲自监考,经过严格考试,分4次陆续录取师范生30人,给予“白据”,准予试业两个月后再确定去留和层格。这些学生年龄都在20~35岁间,多为廪、贡、生员。
4月4日(三月初三) 总理何嗣焜批准公学教职工每月付给薪银数目,其中华总教习张焕纶100两;西学教习陆之平暂定40两,待会商傅兰雅后再行确定;学长朱树人、张在新各40两;稽察司事赵烜15两;收支司事黄祖德15两;学习司事汪龙标、江绍墀各8两;门丁1名6500文、斋夫杂役6名共24 000文、更夫2名共9 000文,厨工4名共6 000文。
4月8日(三月初七) 师范院正式开学。为校庆日的来历。南洋公学师范院是中国近代师范教育的开始。
4月(三月) 公学聘请教育界学问精深、治学有方的名流张焕纶为华课(亦称中课)总教习,聘请陆之平为西学教习,教授算学、化学、格致等课程,并招收厨师数人。
6月6日(五月初七) 总理何嗣焜发布牌示:经试业两月,准予发给陈懋治、张一鹏、
黄庆澜、杨志洵、沈庆鸿(沈心工)、朱锡麟、项思勋、姚曾豫、
杨振铭、陈懋龢、陈懋功、宣增儒、王植善、朱联杰等人第一层格实据。其志趣尤异,学识兼懋者,合行超拔,陈懋治超拔学长并补给五层格,张一鹏先并给第二层格实据。
6月29日(五月三十日) 盛宣怀照会何嗣焜总理,指出来函关于租房、招生、聘教习、开学日期以及拟定大略章程等事项,都极为周妥,准予照此办理。
7月19日(六月二十日) 何嗣焜总理呈文盛宣怀,报告将师范生分成蓝、绿、黄、紫、红5色为五层格的情况。经对所有取得试业白据的师范生进行了重新考核,除3名请假、3名不合格令其回家外,有24人取得了第一层蓝格凭据,陈懋治同时发给五层红格凭据,并担任学长,张一鹏同时发给第二层绿格凭据。盛宣怀批复:“陈懋治宜益加勉,应照章支给薪金。”
7月19日(六月二十日) 何嗣焜总理呈文盛宣怀,请将师范院所租洋房每月租银120两仍请按季付给。陈懋治超拔学长,从5月份起需每月支薪银40两,陆之平商定每月支薪银50两,又添聘西文教习颜明庆兼教习体操需每月支薪银50两。
10月(九月) 何嗣焜总理制定“南洋公学章程”。该章程共15章,对于各类负责人、管理人、办事人、教习的职责,课堂、卧室、整洁、休假、休息等纪律和相见仪节、程功和督过办法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该章程由何嗣焜总理亲笔书写,公布于大众易见之处。